恨山不高水不深,藤川丈人偏称心。
再来切问知新得,人有羡鱼渊不临。
恨山不高水不深,藤川丈人偏称心。
再来切问知新得,人有羡鱼渊不临。
此诗《和吴藤川再至天关用旧韵三首因示诸生(其一)》由明代诗人湛若水创作。诗中以“恨山不高水不深”开篇,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遗憾之情,同时也暗含了对人生境遇的感慨。接着,“藤川丈人偏称心”一句,巧妙地将人与自然景观联系起来,展现出一种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随后,“再来切问知新得”则暗示了诗人对于知识追求的执着与渴望,通过提问获取新的认知与理解。最后,“人有羡鱼渊不临”一句,运用了“望洋兴叹”的典故,形象地描绘出人们虽羡慕他人的成就或生活,却未能亲身体验的无奈与遗憾。整首诗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与人文关怀。
早霜侵薄鬓。似化鹤当年,翔欢啼惧。
山空赋招隐,好牵萝溪上,风轻露冷。缡褷息影。
却付与、新巢夜永。
趁人闲骨相,怜肥换了,黑甜幽境。还省。
乘云迢递,倚笛高寒,倦飞多警。予怀忍俊。
同龛待习禅定。
恁林逋多事,岩花开落,又唤游仙梦醒。
伴先生、独舞婆娑,不曾睡稳。
夜寒鹤梦,正沈沈,云海犹呼愁侣。
自见伤春,花溅泪,此恨都无年数。
笛步波遥,诗痕雪在,曾卧山楼雨。
苔阑如绣,胜看纱影笼句。
长忆一别文园,蜀弦肠断,空送孤云去。
欲寄陇头春不到,绿遍行吟烟浦。
古寺遗芳,小桥疏影,留伴樵风住。
游尘重省,乱花多少歧路。
一棹过湖西,曾载双崦雪。
蹋叶寻花到几峰,古寺诗声彻。
林卧共僧吟,树老无花折。
何必桃源别有春,心境成孤绝。
夕阳呼酒登临地。樽前故人还是。
水国无花,山城自绿,望转征蓬千里。行歌倦矣。
更一片秋魂,乱云扶起。
醉袖飘萧,海风吹下剑花细。天涯此楼似寄。
画阑零落处,都为愁倚。
佛鼓荒坛,神鸦废社,今古苍茫烟水。吴丝漫理。
正波上鸿飞,数峰凄异。坐尽林阴,甚时重梦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