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霜侵薄鬓。似化鹤当年,翔欢啼惧。
山空赋招隐,好牵萝溪上,风轻露冷。缡褷息影。
却付与、新巢夜永。
趁人闲骨相,怜肥换了,黑甜幽境。还省。
乘云迢递,倚笛高寒,倦飞多警。予怀忍俊。
同龛待习禅定。
恁林逋多事,岩花开落,又唤游仙梦醒。
伴先生、独舞婆娑,不曾睡稳。
早霜侵薄鬓。似化鹤当年,翔欢啼惧。
山空赋招隐,好牵萝溪上,风轻露冷。缡褷息影。
却付与、新巢夜永。
趁人闲骨相,怜肥换了,黑甜幽境。还省。
乘云迢递,倚笛高寒,倦飞多警。予怀忍俊。
同龛待习禅定。
恁林逋多事,岩花开落,又唤游仙梦醒。
伴先生、独舞婆娑,不曾睡稳。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秋日清晨的景象,以早霜和鹤的形象为引子,展现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早霜侵薄鬓",诗人以霜白暗示岁月流逝,自己已届老年。"似化鹤当年,翔欢啼惧",借鹤的自由飞翔和鸣叫,表达出对超脱尘世的渴望。
"山空赋招隐,好牵萝溪上",诗人想象在宁静的山中,沿着藤萝小径漫步,享受清风冷露,流露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缡褷息影",形容鹤的静谧栖息,进一步强化了隐逸的主题。
"趁人闲骨相,怜肥换了,黑甜幽境",诗人感叹在悠闲的生活中,身体逐渐适应了这种宁静,进入了深度的睡眠状态,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满足。
接下来,词人笔锋一转,"乘云迢递,倚笛高寒",描绘了飞翔在云端的仙人形象,表现出对超凡境界的追求。"倦飞多警",则暗示了对现实世界的忧虑和警觉。
"予怀忍俊",诗人的心情复杂,既有禅定的平静,又有对世俗纷扰的苦笑。"林逋多事",暗指世事繁杂,而"岩花开落,又唤游仙梦醒",则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留恋和对梦境的回味。
最后,诗人以"伴先生、独舞婆娑,不曾睡稳"作结,形象地描绘了自己在隐居生活中的孤独与自在,即使睡梦中也难以忘怀这份心境。
整体来看,谭献的这首《瑞鹤仙·吴梅隐眠鹤盦》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展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深深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独特感悟。
夜半松柏响,绕岩鸾凤音。
披衣送遐盼,明月方庭深。
楼殿遍瑶层,宝塔楼中岑。
定分付赤刀,世故仍痴淫。
六朝遗破冢,四圣崇幽林。
香厨饭玉粒,千岁闻于今。
况逢大道师,妙传诸佛心。
其徒五百人,坐忘静沈沈。
宝光泳琉璃,永无尘垢侵。
何以明归仰,顿首兴微吟。
黑龙蟠黑云,久蛰黄金阙。
缘何落人间,数饼若古月。
虾蟆不敢蚀,利刀岂能截。
温润比方玉,芬香麝脐裂。
乃知廷圭名,桓桓久不灭。
植夫名世俊,所蓄号奇绝。
护以紫锦囊,箧之复扃鐍。
渺思五季乱,江南颇偷逸。
三主皆能书,拨镫耸瘦骨。
一朝归大明,流散馀故物。
金华座右铭,清凉自题佛。
二宝藏予家,时时一披拂。
及观植夫墨,清风愈飘忽。
异国想尘劳,精灵岂沉没。
聊为识古篇,分手各萧瑟。
腊月衣未绵,两股冻成疾。
谁复为我扶,平步时时蹶。
文章那更论,精魄恐坠失。
缘何御史君,相招傍寒日。
迤逦造林泉,尘坌为披拂。
霓幡云外垂,石虎草间出。
深门窥泬漻,拱木递萧瑟。
丹青与老碑,遗事知彷佛。
僣迹已榛芜,新游论胶漆。
主人才何如,骥足千里逸。
梅君南昌后,襟韵犹凄溧。
刘子亦可奇,彖象久精诘。
顾予最空疏,百辨今已吃。
谤言来戈矛,自量几不密。
终甘首阳饿,岂效操瓢乞。
苍崖犹积雪,冻林春未归。
石径稍可通,决决泉声迟。
薄游欲何适,携筇负阳晖。
览胜辄长啸,世事吾何羁。
忽到仙人家,楼殿势欲飞。
皓鹤向人舞,青猿攀树啼。
屏风叠苍玉,深潭莹琉璃。
谁云蛰龙卧,朗咏前人诗。
飕飗太古风,会生松桂枝。
回首归兴遥,日暮青云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