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牛飨壮士,拔距养奇材。
虏帐方惊避,秦金已闇来。
旌旗移幕府,荆棘蔓丛台。
部曲依稀在,犹能话郭开。
椎牛飨壮士,拔距养奇材。
虏帐方惊避,秦金已闇来。
旌旗移幕府,荆棘蔓丛台。
部曲依稀在,犹能话郭开。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战后的萧瑟景象,通过对比和反差手法,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自然的恢复力。开篇“椎牛飨壮士,拔距养奇材”两句,形容一场战役结束后,强悍的士兵们像被驯服的牛一样在休息,而那些拔出箭镞的人则在培养着不凡的才能。这里“椎牛”和“拔距”都是战争后的静态描写,表明战斗已经过去。
接着,“虏帐方惊避,秦金已闇来”两句,描述了敌军营帐正在仓皇撤离,而自己的部队则带着胜利的战果归来。这里“虏帐”与“秦金”的对比,突出了战争双方的不同命运。
再下来,“旌旗移幕府,荆棘蔓丛台”两句,则是对战后废墟景象的描写。旌旗(军旗)被搬移到了帐篷之中,而过去的战台则长满了荆棘。这不仅描述了物质上的荒废,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
最后,“部曲依稀在,犹能话郭开”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昔日战友依然记忆犹新的情感,以及对古代名将郭子仪的赞叹。这里“部曲”指的是军队的歌谣,而“郭开”则是唐朝著名将领郭子仪的简称,经常被后人提及以表彰其英勇。
整首诗通过对战前、战中和战后的景象的描绘,以及对英雄人物的赞颂,展现了战争的残酷无情以及人类对于过去荣光的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