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升堂颂古五十二首·其四》
《升堂颂古五十二首·其四》全文
宋 / 释怀深   形式: 古风

芭蕉闻雷开,还有耳么。葵花随日转,还有眼么。

社桑知天风,还有心么。海水知天寒,还有意么。

无情之物,尚自知时。多少衲僧,一向瞌睡。

(0)
鉴赏

这首诗以自然界的无生命物体为例,探讨了它们对时间、季节变化的感知与反应,进而引申到人的精神状态和觉悟。诗中通过芭蕉、葵花、社桑、海水等自然元素,展现了它们在特定环境下的行为,如芭蕉在雷声中开花,葵花追随太阳转动,社桑感知天风,海水适应天寒,以此暗示这些“无情之物”实际上都具有某种形式的“知觉”或“适应性”,能够顺应外界的变化。

接着,诗人将话题转向人类,提出一个问题:“多少衲僧,一向瞌睡。”这里的“衲僧”指的是佛教僧侣,即和尚。这句话意在质疑和反思,在佛教修行中追求觉悟和觉醒的人们,是否真正意识到了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真谛,是否像自然界中的这些“无情之物”一样,能够敏锐地感知并适应外界的变化,从而保持警醒和洞察力。

整首诗通过对比自然界的“无情之物”与人类的“有情之物”的不同表现,旨在启发读者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在面对时间和生命时应有的态度和行动。它鼓励人们像自然界中的这些“无情之物”一样,保持对周围世界的敏感和适应性,同时也要反思自己是否真正做到了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把握。

作者介绍

释怀深
朝代:宋   号:慈受   籍贯:寿春六安(今属安徽)

释怀深(一○七七~一一三二),号慈受,俗姓夏,寿春六安(今属安徽)人。年十四祝发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于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后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为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猜你喜欢

寄临清方符处士因问讯犹子元焕茂才元焕善书工新声·其一

春风锦缆三千舶,夜月朱薨十万家。

侠客新传方处士,彩毫题遍石榴花。

(0)

送德甫行部越中

使者輶轩亦快哉,高名金虎署中推。

十年未叹为郎拙,三尺仍劳圣主裁。

此去悬蒲应自慰,人间刻木渐堪哀。

江潮揭地千门转,海色摧天万舰来。

飞檄昼销兵气尽,按章春傍使星回。

莫将风雨疑吾道,且仗河山纵汝才。

槜李诗成吴子郡,折梅人在越王台。

蓟门何限如渑酒,愁对繁花不敢开。

(0)

寄赠李惟贞侍御时清戎三楚将赴岭南

十道兵符事更新,少陵歌罢点行频。

那知使者车前泪,转作君王笔底春。

五岭可应任尉戍,三苗今是舜阶人。

青灯促膝还思郢,愧杀囊封上紫宸。

(0)

寄肖甫

音尘莫恨蓟门疏,郧府天西远自如。

地尽岷峨唯鸟道,江分蜀汉少鱼书。

诸贤讲德甘棠后,万事惊心小草馀。

圣主只今求剑切,可因春兴赋潘舆。

(0)

端午日楚人丘户部汝谦要饮显灵宫即事

逃暑仙都静不扃,杂花红雾昼冥冥。

綵丝留景真堪续,白苧含薰且细听。

酹屈怀沙人渐少,辟兵飞警事初宁。

从他稚子行觞数,楚客于今肯爱醒。

(0)

答李大参师孟时分省吴兴

新秋木叶报蓬庐,几见亨途问索居。

若下一条衣带水,使君三日鲤鱼书。

浮云自失论交后,落月长疑入梦馀。

莫向旧游寻宦迹,鬓毛今共白蘋疏。

(0)
诗词分类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诗人
宋璟 刘采春 孙皓 徐绍桢 黄大临 龚用卿 丘丹 吕坤 朱翊钧 蔡寿祺 常衮 李璆 陈琳 徐干 汤惠休 倪思 汪洙 王季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