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苇生根上陡崖,牛羊原隰有人家。
缲车声响南风里,枣树青青落白花。
浮苇生根上陡崖,牛羊原隰有人家。
缲车声响南风里,枣树青青落白花。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田园风光画卷。首句“浮苇生根上陡崖”,以“浮苇”与“陡崖”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奇妙与生命力的顽强,仿佛在告诉我们即使环境再艰难,生命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接着,“牛羊原隰有人家”一句,将画面拉近,描绘了牧歌式的乡村生活场景,牛羊在广阔的平原和低地间悠闲地吃草,远处是炊烟袅袅的农舍,一派宁静祥和的田园景象。
“缲车声响南风里”,诗人巧妙地将自然界的风声与人工的缲车声融合在一起,不仅表现了劳动的场景,也暗示了季节的变化——南风常与春天相关联,预示着生机勃勃的季节已经到来。缲车声在春风中响起,更增添了生活的韵律感,让人感受到劳动带来的喜悦与希望。
最后一句“枣树青青落白花”,以“青青”描绘枣树的生机勃勃,“白花”则点出了春天的特征,同时“落”字又暗示了生命的循环与变化。枣树的白花飘落,既是对春天美景的赞美,也是对自然界生生不息、循环往复规律的隐喻。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明末社会中乡村生活的宁静美好,以及大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存的画面,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此山有此泉,他山无此泉。
泉名与山名,并为天下传。
山泉两合德,珠璧辉江天。
宛在水中央,天使尘土悬。
山本一江石,泉井从石穿。
非鬼不可凿,人莫知其源。
黟深贯龙窟,不溢亦不骞。
我久负渴心,始脩一啜缘。
凭阑引小勺,冰雪流荒咽。
载灌肝与肺,化作清泠渊。
沁沁若沆瀣,逐逐空腥膻。
至味谢茗荈,亦不从烹煎。
谬哉康王谷,欲胜宜未然。
未伺鸿渐知,但饮必推先。
由我口舌譬,亦获参其玄。
世多未沾者,茫茫尚垂涎。
满注两大罂,载归下江船。
摇光荡江月,汎影云亦鲜。
分润及乡人,七碗同通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