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感遇二十五首·其十二》
《感遇二十五首·其十二》全文
宋 / 张耒   形式: 古风

登高望海县,秋日丽玉京。

喧阗车马音,风震入青冥。

大明属昌运,戴白不知兵。

华衣美酒食,妇织子孙耕。

生无系虏忧,乃觉患祸轻。

请看五季世,战地犹榛荆。

(0)
翻译
登上高山眺望海县,秋日下的京城如玉般美丽。
车马声喧闹,风声震动直入青天云霄。
大明正值繁荣昌盛时期,老人们安享和平,不识战事。
人们穿着华丽的衣服,享用美酒佳肴,妇女纺织,子孙务农。
活着没有被俘虏的忧虑,才感到战争带来的祸患是多么微小。
请看看历经五代的乱世,战场上满目疮痍,荆棘丛生。
注释
登高:爬上高山。
望海县:远望海县。
丽:美丽。
玉京:京城的美称。
喧阗:声音嘈杂。
车马音:车马的喧嚣声。
青冥:高空。
大明:盛世。
昌运:好运势。
戴白:老人。
不知兵:不知道有战争。
华衣:华丽的衣服。
美酒食:美酒和美食。
妇织:妇女纺织。
子孙耕:子孙务农。
系虏忧:被俘虏的忧虑。
患祸轻:祸患显得轻微。
五季世:五代乱世。
战地:战场。
榛荆:比喻荒凉、杂草丛生的地方。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秋日登高远望,感慨时事变迁的诗。首句“登高望海县,秋日丽玉京”表明诗人在一个美好的秋天登上高处,对着辉煌如玉的都城进行遥望。接下来,“喧阗车马音,风震入青冥”则描绘了城中车马喧闹的声音,被秋风传送至天际,显示出一个繁华而又充满动荡不安的都市景象。

诗人接着写道:“大明属昌运,戴白不知兵”,这里的大明可能指的是太平盛世,而“戴白”则是古代百姓头戴白巾的习俗,意味着和平时期。“不知兵”表达了人们对战争的陌生与不愿意看到战乱的态度。然而这种和平的生活并未持续,“华衣美酒食,妇织子孙耕”一句中,尽管有华丽的服饰、美味的饮食和繁荣的家庭生活,但妇女仍需纺织,子孙仍需耕作,这暗示了社会下的隐忧。

最后两句“生无系虏忧,乃觉患祸轻。请看五季世,战地犹榛荆”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历史的反思。在没有战争的日子里,不必担心虏国(古代北方民族)的威胁,但当回望历经五季(即春秋战国时期)以来,无数的战场依然荆棘丛生,这些都是对未来不安与忧虑的暗示。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平与战乱,表达了诗人对于盛世安宁的珍惜,以及对于历史战争的深刻反思。

作者介绍
张耒

张耒
朝代:宋   字:文潜   号:柯山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生辰:1054—1114年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殁于政和四年(1114年),享年六十一岁。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苏门四学士之一。“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
猜你喜欢

月台

明月光常满,使君樽屡开。

何须待月上,日暮便登台。

(0)

答爱吾

无何母子靡不足,偏提进退问为谷。

闲心青山双属玉,江南野水连天绿。

(0)

游山寺

冻仆堆堆依灶燎,山僧草草具盘飧。

井丹已厌尝葱叶,庾亮何劳借薤根。

(0)

满庭芳·其一

闲里工夫,无中妙用,切休拟议参详。

龙降虎伏,真土自中黄。

行动起居寝食,随缘度、莫动真阳。

归根处,神凝脉住,玉界发天光。

风高,鹏翼远,水深舟运,物理昭彰。

但明心是道,专役天罡。

信口呼神招鬼,和旸谷、不是颠狂。

痴迷者,风霆在手,应用反乖张。

(0)

钱塘有作

红霞映朱栏,白云隐青山。

尘中人不到,双鹤舞柴关。

瑶琴一曲诗数篇,山童煮茗炉无烟。

为思尘世去游乐,一别洞天今几年。

湘江江上月初白,湘浦浦边风色清。

断肠声咽玉笛碎,愁杀霜堤多少情。

人生总浮云,仙家依旧春,归去来兮乐吾真。

(0)

题冲虚堂

养其冲气以全生,栖息虚堂只数楹。

南浦道高坊号美,太微风暖木兰清。

百章为爱青林密,三体应书老子成。

未有紫宸朝觐日,雨馀几处白云轻。

(0)
诗词分类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诗人
王羲之 张俞 魏徵 王安礼 赵祯 欧阳炯 于鹄 颜延之 林纾 郭子仪 裴迪 刘大夏 洪迈 康与之 潘耒 郑梦周 张谓 陆容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