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望海县,秋日丽玉京。
喧阗车马音,风震入青冥。
大明属昌运,戴白不知兵。
华衣美酒食,妇织子孙耕。
生无系虏忧,乃觉患祸轻。
请看五季世,战地犹榛荆。
登高望海县,秋日丽玉京。
喧阗车马音,风震入青冥。
大明属昌运,戴白不知兵。
华衣美酒食,妇织子孙耕。
生无系虏忧,乃觉患祸轻。
请看五季世,战地犹榛荆。
这是一首描绘秋日登高远望,感慨时事变迁的诗。首句“登高望海县,秋日丽玉京”表明诗人在一个美好的秋天登上高处,对着辉煌如玉的都城进行遥望。接下来,“喧阗车马音,风震入青冥”则描绘了城中车马喧闹的声音,被秋风传送至天际,显示出一个繁华而又充满动荡不安的都市景象。
诗人接着写道:“大明属昌运,戴白不知兵”,这里的大明可能指的是太平盛世,而“戴白”则是古代百姓头戴白巾的习俗,意味着和平时期。“不知兵”表达了人们对战争的陌生与不愿意看到战乱的态度。然而这种和平的生活并未持续,“华衣美酒食,妇织子孙耕”一句中,尽管有华丽的服饰、美味的饮食和繁荣的家庭生活,但妇女仍需纺织,子孙仍需耕作,这暗示了社会下的隐忧。
最后两句“生无系虏忧,乃觉患祸轻。请看五季世,战地犹榛荆”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历史的反思。在没有战争的日子里,不必担心虏国(古代北方民族)的威胁,但当回望历经五季(即春秋战国时期)以来,无数的战场依然荆棘丛生,这些都是对未来不安与忧虑的暗示。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平与战乱,表达了诗人对于盛世安宁的珍惜,以及对于历史战争的深刻反思。
闲里工夫,无中妙用,切休拟议参详。
龙降虎伏,真土自中黄。
行动起居寝食,随缘度、莫动真阳。
归根处,神凝脉住,玉界发天光。
风高,鹏翼远,水深舟运,物理昭彰。
但明心是道,专役天罡。
信口呼神招鬼,和旸谷、不是颠狂。
痴迷者,风霆在手,应用反乖张。
红霞映朱栏,白云隐青山。
尘中人不到,双鹤舞柴关。
瑶琴一曲诗数篇,山童煮茗炉无烟。
为思尘世去游乐,一别洞天今几年。
湘江江上月初白,湘浦浦边风色清。
断肠声咽玉笛碎,愁杀霜堤多少情。
人生总浮云,仙家依旧春,归去来兮乐吾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