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庭中菊,秋后各已花。
玄霜下苍叶,憔悴同凡葩。
采之或伤生,不采谓我遐。
贵贱讵不然,无已安其家。
萧条陶彭泽,归去随风沙。
自古有如此,我何良叹嗟。
季伦昔富贵,举国称石家。
千金买绿珠,歌舞笑春华。
醉归击珊瑚,恨不穷骄奢。
黄尘洛阳起,里第生桑麻。
仲尼卒旅人,历聘空摧车。
古来竟何为,不见东门瓜。
煌煌庭中菊,秋后各已花。
玄霜下苍叶,憔悴同凡葩。
采之或伤生,不采谓我遐。
贵贱讵不然,无已安其家。
萧条陶彭泽,归去随风沙。
自古有如此,我何良叹嗟。
季伦昔富贵,举国称石家。
千金买绿珠,歌舞笑春华。
醉归击珊瑚,恨不穷骄奢。
黄尘洛阳起,里第生桑麻。
仲尼卒旅人,历聘空摧车。
古来竟何为,不见东门瓜。
这首诗是北宋诗人苏轼的作品,名为《拟古》。全诗通过描绘庭中菊花的景象和采摘后的不同命运,抒发了诗人对贵贱无常、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于过去富贵生活的反思与自嘲。
首句“煌煌庭中菊”描绘了一幅秋后庭院里的菊花景象。接着“秋后各已花,玄霜下苍叶”,表达了时光易逝、万物凋零的意境。诗人对菊花采摘后的不同命运表示出一种无奈,“采之或伤生,不采谓我遐”,反映了人类对于自然界控制欲望与无常之间的矛盾。
接下来的“贵贱讵不然,无已安其家”表现了诗人对世事变化、贵贱无常的感慨,以及对于平静生活的向往。随后“萧条陶彭泽,归去随风沙”则描绘了一种超脱红尘、随遇而安的情怀。
在“自古有如此,我何良叹嗟”中,诗人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和个人命运的无力感。紧接着,“季伦昔富贵,举国称石家。千金买绿珠,歌舞笑春华。”回忆了过去的富贵生活,以及那种奢侈放纵的享乐方式。
“醉归击珊瑚,恨不穷骄奢”则是对当时豪奢行为的一种自嘲和反省。而最后,“黄尘洛阳起,里第生桑麻。仲尼卒旅人,历聘空摧车。古来竟何为,不见东门瓜。”则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孔子之后儒家学说的失望,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功名利禄追求的迷惘与失落感。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苏轼深邃的思想性和丰富的情感世界,而且也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木盘根三千秋,万斧过之无敢视。
今辰有梓号国工,朋曹十数来睥睨。
为言此木难斤斧,上有蟠龙下伏虎。
莫教惊动万年枝,掣电轰雷三日雨。
直须作法起南风,号召百神同力扈。
昂昂头角向梅堂,五六镇星来作辅。
坐令国势巩萝图,万岁千秋奉明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