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阖看平野,斜垣逐慢坡。
马牛虽异域,鸡犬竟同窠。
木杵舂晨急,糠灯照夜多。
淳风今巳破,征敛为兵戈。
返阖看平野,斜垣逐慢坡。
马牛虽异域,鸡犬竟同窠。
木杵舂晨急,糠灯照夜多。
淳风今巳破,征敛为兵戈。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地区的生活景象,通过对比与融合,展现了边地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文化特色。
首句“返阖看平野”,诗人从某个地方返回,眺望广阔的平原,开篇即营造出一种辽阔的自然背景。接着,“斜垣逐慢坡”描绘了边疆地区的地形特点,斜坡与平野相连,展现出边地独特的地理风貌。
“马牛虽异域,鸡犬竟同窠”两句,以马牛与鸡犬的对比,形象地表现了边疆地区多元文化的共存与融合。马牛代表的是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而鸡犬则象征着农耕文明,两者虽来自不同的地域,但在边疆地区却能和谐共处,共同生活在一个村落中。
“木杵舂晨急,糠灯照夜多”描绘了边疆人民日常生活的场景。木杵舂米是清晨劳作的象征,而糠灯在夜晚照亮了人们的生活,这两句生动地展示了边疆人民勤劳朴实的生活态度。
最后,“淳风今巳破,征敛为兵戈”表达了对边疆地区传统淳朴风气被战争破坏的感慨。淳风指的是边疆地区原有的和平、淳朴的社会风气,而“征敛为兵戈”则暗示了战争的侵扰,使得原本宁静的生活被打破,和平与安宁不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边疆地区自然风光、生活场景以及社会变迁的描绘,展现了边地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文化特色,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边疆地区传统生活方式被战争破坏的忧虑和感慨。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