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种性相义,我及十方佛。
乃能知是事,昼见日,夜见月。
坐卧经行,曾无间歇,吽吽,有甚交涉。
种种性相义,我及十方佛。
乃能知是事,昼见日,夜见月。
坐卧经行,曾无间歇,吽吽,有甚交涉。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祖先的作品,名为《偈颂四十二首》中的第四十六首。它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禅修者的内心体验和对佛法的理解。"种种性相义,我及十方佛",强调了万物皆有佛性,修行者能够认识到这一真理。"昼见日,夜见月",比喻无论昼夜,都能洞悉佛法真谛。"坐卧经行,曾无间歇",描述了修行者持续不断的禅定状态。最后的"吽吽,有甚交涉",通过神秘的语音表达,暗示了修行与宇宙真理的紧密联系,但又留有玄妙的意境,让读者去体会禅修的深意。整体上,这首诗体现了禅宗注重直观体验和内在领悟的特点。
庭树秋声冷。夜迢迢、漏传银箭,月明华省。
最惜稽山无贺老,短烛照人孤影。
做好梦、又还惊醒。
风透围屏青绫薄,且披衣、立傍梧桐井。
兵卫肃,画廊静。江湖聚散如萍梗。
笑谈间、云霄蹑足,一鞭驰骋。
万壑水晶天不夜,人在玉真仙境。
说近日、四郊无警。
兵后遗民归田里,渐桑麻、绿映鹅湖岭。
须再见,好光景。
十里珠帘,半城画艇,百年花月维扬。
有君家丞相,梅岭旧祠堂。
每年到、清明赛社,倾城士女,愁弄丝簧。
只无情堤柳,舞腰还斗宫妆。
扁舟上冢,听邻船、重话兴亡。
奈石马嘶风,银蚕吊月,往迹全荒。
我亦当年薄倖,曾吹过、一帽红香。
问桃花认否,风前前度刘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