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满百,常怀千载忧。
自身病始可,又为子孙愁。
下视禾根土,上看桑树头。
秤锤落东海,到底始知休。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载忧。
自身病始可,又为子孙愁。
下视禾根土,上看桑树头。
秤锤落东海,到底始知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短暂和对未来世代的忧虑。"人生不满百,常怀千载忧"两句直接点出主题,人生有限,但心中却承担着长久的忧愁。"自身病始可, 又为子孙愁"进一步说明这种忧虑不仅限于个人的健康,更延伸到对后代的牵挂。
接下来的"下视禾根土,上看桑树头"描绘了诗人在大自然中寻找慰藉的心境。禾根和桑树都是农家常见的事物,通过这种低垂和高举的对比,表达了一种顺其自然的情感态度。
最后两句"秤锤落东海,到底始知休"则是将心中的忧愁比喻为不断下坠的秤锤,最终才在无尽的东海中找到平静。这里的"到底"可以理解为达到极限或最深处,而"始知休"则意味着在这种境界中,诗人才真正地感受到心灵的安宁。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意义和未来世代命运的深刻思考,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俗寻求内心平静的心路历程。
吾宗达士人所嗤,官居自视如鸡栖。
十年借屋作僧梦,鱼鼓声中长抱饥。
撑肠但有黄卷语,垒磈尽扫胸中奇。
一朝起就綵衣养,喜气已觉生须眉。
阿龙官清酷似父,五斗未足供朝糜。
芝兰正喜在阶砌,诗礼自可娱庭闱。
愿言早试餐玉法,富贵似与长年期。
我今衰白心更老,结习尚馀伤别离。
薰风南浦欲分手,菡萏未折凌波姿。
径须痛饮破愁本,酒盏旋折长荷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