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方寻上士,净土此中深。
石覆头陀草,花生智果林。
飞潜皈梵网,山水證禅心。
虎啸溪风里,谁闻大法音。
何方寻上士,净土此中深。
石覆头陀草,花生智果林。
飞潜皈梵网,山水證禅心。
虎啸溪风里,谁闻大法音。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庄严的佛寺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侣修行的环境与氛围。首句“何方寻上士,净土此中深”以疑问开篇,引出对高僧的追寻,同时也暗示了寺庙所在之地如同净土一般,深藏高洁之士。接着,“石覆头陀草,花生智果林”两句,以自然景物的描绘,隐喻着僧侣们在艰苦环境中坚持修行,智慧之花在心中绽放,象征着内心的纯净与智慧的增长。
“飞潜皈梵网,山水證禅心”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无论是飞翔还是潜行的生物,都归依于佛法的网络之中,山水之间也见证着僧侣们的禅心,强调了佛法无处不在,修行者的心境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最后,“虎啸溪风里,谁闻大法音”以虎啸溪风为背景,巧妙地将自然界的声响与佛法的教诲联系起来,暗示着即使是在最平凡的自然现象中,也能听到佛法的真谛,表达了佛法普世、无远弗届的深刻哲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寺庙环境的描绘和对僧侣修行状态的刻画,展现了佛教文化的内核——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智慧,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活态度,充满了哲思与美感。
处则有超莲,出则将哦松。
眉宇无一尘,出处皆雍容。
君看妙莲华,本出汙泥中。
两松痛埽溉,下有簿书丛。
汙洁无二致,喧寂本亦同。
於潜今畿邑,蜀道万里通。
至今存古意,民风尚醇醲。
一邑既当问,尤宜抚疲癃。
蓝田文最高,后学仰韩公。
彼言盖有激,昧者但称工。
成案漫不省,丞载岂真聋。
姜氏太岳后,夷门慕家风。
教子延名师,列碑多儒宗。
宫庠既周荒,书称庆所钟。
换桂双枝秀,益见笔研功。
后生日加勉,衣钵传无穷。
君才有余刃,壮行气方充。
功名此椎轮,劲翮看摩空。
我归幸同社,棋酒时相从。
尊前不忍别,吟愁夕阳春。
我家老扬州,五纪有遗踪。
向来耕织图,为烦访溪翁。
《送姜子谦丞於潜》【宋·楼钥】处则有超莲,出则将哦松。眉宇无一尘,出处皆雍容。君看妙莲华,本出汙泥中。两松痛埽溉,下有簿书丛。汙洁无二致,喧寂本亦同。於潜今畿邑,蜀道万里通。至今存古意,民风尚醇醲。一邑既当问,尤宜抚疲癃。蓝田文最高,后学仰韩公。彼言盖有激,昧者但称工。成案漫不省,丞载岂真聋。姜氏太岳后,夷门慕家风。教子延名师,列碑多儒宗。宫庠既周荒,书称庆所钟。换桂双枝秀,益见笔研功。后生日加勉,衣钵传无穷。君才有余刃,壮行气方充。功名此椎轮,劲翮看摩空。我归幸同社,棋酒时相从。尊前不忍别,吟愁夕阳春。我家老扬州,五纪有遗踪。向来耕织图,为烦访溪翁。
https://shici.929r.com/shici/qANYsGK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