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出飞鸟外,青峰戴朱楼。
搏壁跻半空,喜得登上头。
始知宇宙阔,下看三江流。
天晴见峨眉,如向波上浮。
迥旷烟景豁,阴森棕楠稠。
愿割区中缘,永从尘外游。
回风吹虎穴,片雨当龙湫。
僧房云濛濛,夏月寒飕飕。
回合俯近郭,寥落见远舟。
胜概无端倪,天宫可淹留。
一官讵足道,欲去令人愁。
寺出飞鸟外,青峰戴朱楼。
搏壁跻半空,喜得登上头。
始知宇宙阔,下看三江流。
天晴见峨眉,如向波上浮。
迥旷烟景豁,阴森棕楠稠。
愿割区中缘,永从尘外游。
回风吹虎穴,片雨当龙湫。
僧房云濛濛,夏月寒飕飕。
回合俯近郭,寥落见远舟。
胜概无端倪,天宫可淹留。
一官讵足道,欲去令人愁。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凌云寺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愿望。
诗中的“寺出飞鸟外,青峰戴朱楼”一句,生动地勾勒出了凌云寺雄伟的建筑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接着,“搏壁跻半空,喜得登上头”则展现了诗人攀登至高处的兴奋之情。
“始知宇宙阔,下看三江流”一句,通过诗人的视角变化,展示了对广阔宇宙的感悟和对江水流动的观察。紧接着,“天晴见峨眉,如向波上浮”则描绘了一幅明媚天气中,远眺峨眉山的壮丽景象。
诗人通过“迥旷烟景豁,阴森棕楠稠”这两句,细致地刻画了自然界的层次和深邃,以及对树木生长环境的观察。随后,“愿割区中缘,永从尘外游”表达了诗人摆脱世俗羁绊、追求超然物外的心境。
“回风吹虎穴,片雨当龙湫”一句,以风和雨为媒,描绘了一种神秘而又生动的自然景象。接着,“僧房云濛濛,夏月寒飕飕”则写出了寺院中一种超脱尘世的清寂氛围。
诗人在“回合俯近郭,寥落见远舟”一句中,再次通过视角的变化,表达了对远方世界的观察与向往。随后,“胜概无端倪,天宫可淹留”则总结了诗人对于美好景象的赞叹和对心灵安顿之地的向往。
最后,“一官讵足道,欲去令人愁”表达了即将离开这一切所引起的情感波动,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带来的忧虑。
佳人通夕赏重阳,醉尽楼边白玉缸。
莫遣飞霜到丛菊,恐惊宿蝶去双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