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师近在真人峰,欲往见之路无从。
去年许我入城市,尘埃暗天待不至。
莫往莫来劳我心,道书寄我千黄金。
茧衣肉食思虑短,文字满前看不见。
口传指授要有时,脱去罗网当见之。
梅翁汉朝南昌尉,手摩龙鳞言世事。
一朝拂衣去不还,身骑白驎翳红鸾。
我今虽复堕尘土,道师何不与我语。
他年策足投名山,相逢拍手一破颜。
道师近在真人峰,欲往见之路无从。
去年许我入城市,尘埃暗天待不至。
莫往莫来劳我心,道书寄我千黄金。
茧衣肉食思虑短,文字满前看不见。
口传指授要有时,脱去罗网当见之。
梅翁汉朝南昌尉,手摩龙鳞言世事。
一朝拂衣去不还,身骑白驎翳红鸾。
我今虽复堕尘土,道师何不与我语。
他年策足投名山,相逢拍手一破颜。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作品《寄梅仙观杨智远道士》,诗人以与道师杨智远的交往为背景,表达了对道教追求和超凡生活的向往。首句“道师近在真人峰”点出道师居所的神秘与仙气,接着写自己未能如愿拜访,流露出期待与失落之情。“去年许我入城市”暗示了世俗生活的短暂和道观生活的吸引力。诗人感叹道师的杳无音信,“莫往莫来劳我心”,并借道书寄赠表达敬仰与渴望。
“茧衣肉食思虑短”批评世俗之人目光短浅,而“文字满前看不见”则寓言道书中的智慧深奥难解。诗人认为,真正的道法需要亲身传授,而非仅凭文字。“口传指授要有时”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期待有朝一日能亲自体验。诗人以梅翁为例,描绘了一个超脱尘世、骑龙乘鸾的仙人形象,以此激励自己坚持追求。
最后两句“我今虽复堕尘土,道师何不与我语”表达了诗人对道师的呼唤,希望得到指引。结尾“他年策足投名山,相逢拍手一破颜”则预示着未来的相遇和心灵的解脱,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与道师的互动,展现了诗人对道教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体现了宋代理学士大夫对超脱尘世的追求。
曼容不过六百石,渊明仅留八十日。
寥寥千载有两公,海内至今推绝识。
放翁贪禄老始归,自今不作一钱直。
见人勇退辄欣慕,亟欲起拜忘衰疾。
吾庐近在官道傍,门外未扫车马迹。
溪庄有地肯见分,会结茅斋傍青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