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西亭馆住谁家,一桁疏帘有绿遮。
檀板玉筝久消歇,过江梅雨但鸣蛙。
竹西亭馆住谁家,一桁疏帘有绿遮。
檀板玉筝久消歇,过江梅雨但鸣蛙。
这首诗描绘了扬州竹西亭馆的寂寥景象。首句“竹西亭馆住谁家”,以疑问的语气引出场景,仿佛在询问这幽静之地是否还有人居住。次句“一桁疏帘有绿遮”,通过“疏帘”和“绿遮”两个意象,营造出一种既清新又略带寂寞的氛围,暗示着这里曾经有人居住,而现在却显得有些荒凉。
接着,“檀板玉筝久消歇”一句,将视线转向了亭馆内的陈设——檀木制成的乐板和玉制的筝,这些乐器长久以来无人弹奏,似乎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和往日的繁华不再。最后,“过江梅雨但鸣蛙”则以自然界的声响作为收尾,梅雨季节,江边的青蛙叫声此起彼伏,与之前的人声鼎沸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强化了环境的冷清与寂寥。
整首诗通过对竹西亭馆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繁华与当前衰败之感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然与时间流转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