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城云物逢冬仲,玉署含毫对此辰。
恩重岁时多笔札,地偏清切少风尘。
向人梅柳迎阳发,近苑楼台过雪新。
吹律定应回黍谷,负暄终拟献枫宸。
帝城云物逢冬仲,玉署含毫对此辰。
恩重岁时多笔札,地偏清切少风尘。
向人梅柳迎阳发,近苑楼台过雪新。
吹律定应回黍谷,负暄终拟献枫宸。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时期京城冬季的景象与氛围。诗人区大相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帝都的云物变化、季节更替以及自然景观的美丽。诗中“帝城云物逢冬仲”开篇点题,将读者带入一个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京城的冬季。接着,“玉署含毫对此辰”一句,既描绘了文官在官署中忙碌工作的场景,也暗示了朝廷对时节变化的关注与重视。
“恩重岁时多笔札,地偏清切少风尘”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朝廷在岁末时节的繁忙政务与京城相对清静的环境,体现了官僚体系的运作与社会秩序的稳定。接下来,“向人梅柳迎阳发,近苑楼台过雪新”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清新脱俗的画面,梅花、柳树在阳光下绽放,近处的园林楼台在雪后焕然一新,展现出自然界的美好与和谐。
最后,“吹律定应回黍谷,负暄终拟献枫宸”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节气变化的敏感与理解,同时也寄托了他对国家与君主的忠诚与敬意。通过“吹律”与“负暄”的描述,诗人巧妙地将个人情感融入到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之中,展现出一种深沉而内敛的情感表达。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明朝时期京城冬季的独特风貌,还蕴含了诗人对自然、社会与政治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国家与君主的忠诚之情,是一首富有意境与情感深度的作品。
朝发望岳门,午憩雪霁堂。
脱鞅暂安豫,临轩盼高冈。
岩云肤寸合,冻雨散微凉。
飞帘东北来,沙砾起飞扬。
万窍尽怒号,五峰若趋跄。
诘朝登祝融,天路阻且长。
仆夫窃偶语,何如朱与张。
皇昊杳无心,造化浩茫茫。
阴阳互迁变,倏忽自难量。
太和值雾雨,晓日升扶桑。
今兹傥不然,孰敢问彼苍。
达人贵大观,委运固其常。
张生雅抱奈尔尘世何,走笔驱此一段太古之嵯峨。
辟开天地不可纪,杳绝人寰知几多。
青壁崭岩以直上,幽谷窈窕而莫窥。
云澹澹兮空寂,气苍苍而陆离。
隐乎清飔浙沥于穷壑,蔼兮幽芬逸泛于危巇。
林莽凄旷,悄乎无人。一鸟不鸣,暗泉磷磷。
苔老麋鹿迹,烟涵草树春。
巢由秘高踪,车马违惊尘。
中有金仙之宝刹,浮图隐隐重霄拔。
高僧姓字不可闻,钟磬沈沈隔断云。
閒情独抚悲氤氲,一生肠断在人群。
我忖张子怀,景中情亦偕。
龙钟老夷门,霞想终难谐。
聊复快写幽旷心,使我亦得展慰挥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