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轧水底天,笑指石上月。玉珧照珠池,?华被银阙。
鹏骞四溟翻,鳌抃五岳没。
纵任无远近,凭虚得超越。
傥遂凌朱崖,何由炼金骨。
甘英度西海,终童下南粤。
壮游恐不遂,江晚蕙芳歇。
峨眉归读书,青山未华发。
舟轧水底天,笑指石上月。玉珧照珠池,?华被银阙。
鹏骞四溟翻,鳌抃五岳没。
纵任无远近,凭虚得超越。
傥遂凌朱崖,何由炼金骨。
甘英度西海,终童下南粤。
壮游恐不遂,江晚蕙芳歇。
峨眉归读书,青山未华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舟渡海的情景,以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海上的壮丽景色和超然心境。"舟轧水底天"写出了舟行之平稳,仿佛与天空相连;"笑指石上月"则显现出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玉珧照珠池,?华被银阙"运用比喻,将月光比作美玉和珍珠,映照在海面和宫殿之上,营造出神秘而璀璨的氛围。
接下来的诗句"鹏骞四溟翻,鳌抃五岳没"借助大鹏展翅和巨鳌托举山岳的神话意象,象征着诗人豪情壮志,无所不能。"纵任无远近,凭虚得超越"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翱翔、超越世俗的向往。然而,"傥遂凌朱崖,何由炼金骨"又流露出对更高境界的追求,暗示修炼成仙的愿望。
诗中还提及了历史人物甘英和童子的典故,"甘英度西海"暗指自己有冒险精神,"终童下南粤"则寓言自己可能像童子那样长寿。"壮游恐不遂,江晚蕙芳歇"表达了对壮志未酬的忧虑,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最后,诗人决定回归书斋,"峨眉归读书,青山未华发",表明他将以读书为乐,期待在青山环绕中度过岁月,直到白头。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海上航行为背景,融合了自然景象、神话传说和个人情感,展现出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壮志雄心。
碧桃花落蓬莱宫,银屏甲帐围春风。
冰帘卷水玉堂静,白露滴月银床空。
仙人夜酌九霞酒,手握北斗倾尊中。
梧枝落影凤凰语,幽韵仿佛临苍穹。
伐毛洗髓天地老,火鼎夜出芙蓉红。
呼龙洞口种瑶草,采药忽遇松间童。
茆君自骑一虎去,犹闻珂佩声丁东。
武华山人三载别,绿袍赤杖苍髯翁。
淮南江上复相见,落日淡淡天无穷。
明朝稽首渡江去,楚水清浅银河通。
建溪秋高山水清,溪边偶识衡阳僧。
临水洗钵挂溪阁,夜访校书天禄灯。
圣经佛偈通宵读,苜蓿堆盘胜食肉。
回雁峰南难寄书,武夷洞前堪煮粥。
西风猎猎吹水寒,相送郎官南出关。
校书公子玉京去,衡阳上人何日还。
手中玉杖春雨绿,毋乃湘君庙前竹。
胡不截作双凤箫,吹作来仪舜庭曲。
古曲雅以淡,天高难上闻。
不如且挂杖头月,归卧祝融峰畔云。
砚池花落丹水香,步虚白日声琅琅。
江南道士爱潇洒,新粉素壁如秋霜。
王郎酒酣衫袖湿,醉眼朦胧电光急。
玄龙云重雨脚斜,白兔秋高月中泣。
倦游借榻日观东,恍忽夜梦三湘中。
鹧鸪声断江路远,青林雨暗春濛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