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寺木鱼午不响,老僧乞米樵松根。
志幽思苦作诗戏,处身不忌如洼樽。
大轴视我正其欲,尚恨近体意虚辱。
报以五字陶谢家,要看素丝难纯束。
江头梅雨灭槐火,我正思公惭饭颗。
复我苦淡来恼予,叹息有能无不可。
枉是昼公出前溪,猥效苏州失故栖。
苏州风流今不见,公乎老矣谁提携。
野寺木鱼午不响,老僧乞米樵松根。
志幽思苦作诗戏,处身不忌如洼樽。
大轴视我正其欲,尚恨近体意虚辱。
报以五字陶谢家,要看素丝难纯束。
江头梅雨灭槐火,我正思公惭饭颗。
复我苦淡来恼予,叹息有能无不可。
枉是昼公出前溪,猥效苏州失故栖。
苏州风流今不见,公乎老矣谁提携。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静谧的野寺景象,午时木鱼声寂然,老僧在寻求微薄的生存所需,向樵夫乞讨米粒。诗人借此环境抒发内心深沉的志向与苦思,自比为洼樽,虽身处低位却不以为耻。他对近体诗略有微词,认为其意境不够纯粹,转而以陶渊明、谢灵运的五言诗回应,表达对纯净诗歌的追求。
诗人感叹自己如同梅雨季节的江头,生活清苦,忆及朋友法琦,心中充满惭愧。他回应法琦的苦涩,叹息中带有无奈,暗示法琦即使才华出众,也因时势变迁而难以像往昔在苏州那样得到应有的赏识和提携。最后,诗人感慨苏州的风流已不再,而法琦年事已高,无人能再像过去那样扶持他。整首诗情感真挚,寓言性较强,体现了宋诗的婉约与深沉。
嘉会自不偶,宾来盖可倾。
亭因开径筑,楼以看山成。
珠树门交翠,瑶花井并清。
吕园能共灌,郑谷欲深耕。
隐已携莱妇,游宁学尚平。
畦蔬当列鼎,家酿足飞觥。
颇有栖林约,犹多置驿情。
怜予曾宿客,再访辟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