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父洁身,天下为污。四岳九官,而无匹夫。
傅说筑岩,维时商实。爰立作相,不俟终日。
尚避海滨,二老是丽。既载后车,三圣所师。
仲未伯齐,三逐何鄙。生有父母,知有鲍子。
伯阳犹龙,和光同尘。刍狗万物,圣而不仁。
丘明修辞,古之国工。纵横六经,化裁与同。
干木偃息,大魏以藩。式则闭门,迫则踰垣。
庄周非人,蓬累而行。逍遥弄世,乃称达生。
巢父洁身,天下为污。四岳九官,而无匹夫。
傅说筑岩,维时商实。爰立作相,不俟终日。
尚避海滨,二老是丽。既载后车,三圣所师。
仲未伯齐,三逐何鄙。生有父母,知有鲍子。
伯阳犹龙,和光同尘。刍狗万物,圣而不仁。
丘明修辞,古之国工。纵横六经,化裁与同。
干木偃息,大魏以藩。式则闭门,迫则踰垣。
庄周非人,蓬累而行。逍遥弄世,乃称达生。
这首诗《善哉行(其二)》由明代诗人李攀龙创作,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和哲理思考,展现了对古代贤士的崇敬之情以及对人生智慧的深刻洞察。
首先,诗中提到巢父的高洁品质,即使在污浊的世间也能保持自我,象征着高尚人格的独立与坚守。接着,四岳九官虽位高权重,却不及普通百姓的纯粹与真实,强调了身份地位并非衡量价值的唯一标准。
傅说筑岩的故事被提及,他最终成为商朝的重要宰相,说明机遇与才华并存的重要性。同时,诗中也提到傅说在成功后选择退隐海滨,与巢父形成对比,体现了对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生活的向往。
“既载后车,三圣所师”一句,借用了孔子、老子、庄子三位圣人的典故,表达了对古代智者的尊敬与学习。孔子的修辞、老子的道德哲学、庄子的逍遥思想,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诗中赞扬了这些思想对于塑造个人品德、理解世界的重要作用。
最后,“仲未伯齐,三逐何鄙”引用了《左传》中的故事,讽刺了鲁国君臣的短视与无知,强调了明智决策与远见卓识的价值。同时,诗中也提到了伯夷、叔齐两位先贤的高尚节操,以及列子的隐逸生活,进一步深化了对理想人格与生活方式的探讨。
整体而言,《善哉行(其二)》通过一系列历史典故和哲理思考,展现了对古代贤士的赞美与敬仰,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智慧、道德修养以及理想生活方式的深刻思考。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