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应天长慢.秋蛩》
《应天长慢.秋蛩》全文
清 / 王易   形式: 词

蝉吹暮歇,蛙鼓夜沉,嘈嘈犹在庭角。

渐透晚来霜讯,空阶正萧索。无人处,声共作。

便吟到、客愁无著。尚依旧,月细风尖,冷淡篱落。

心绪倍前恶,检点离怀,呼汝共斟酌。

不是夜床无梦,才眠又惊觉。三更尽,吟渐弱。

隐残壁、绣苔斑剥。寺钟醒,曙破鸦啼,馀韵依约。

(0)
鉴赏

这首《应天长慢·秋蛩》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年的王易所作,以秋夜的蝉鸣和蛙声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寂静而凄清的画面。"蝉吹暮歇,蛙鼓夜沉",诗人通过蝉鸣的消逝和蛙声的低沉,传达出傍晚时分的宁静与夜晚的深沉。"嘈嘈犹在庭角",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即使声音微弱,仍能触动人心。

"渐透晚来霜讯,空阶正萧索",暗示了秋夜的寒意和诗人内心的孤寂。"无人处,声共作",写出了诗人独自一人,与虫鸣共鸣的孤独感。接着,诗人借景抒情,将秋虫的鸣叫与客愁相联,"月细风尖,冷淡篱落",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进入下片,诗人的情绪更为低落,"心绪倍前恶",表达了对离别的深深哀愁。他试图借梦境寻求慰藉,但"夜床无梦"反而加剧了他的焦虑。"三更尽,吟渐弱",随着夜深人静,诗人的吟唱也逐渐减弱,最后只剩下"隐残壁、绣苔斑剥"的残响,以及远处寺庙的钟声和破晓的鸦啼,余韵悠长,更显寂寥。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的景色,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展现了清末近现代初年文人士大夫的孤寂与哀愁。

作者介绍
王易

王易
朝代:清

王易(1889~1956)语言学家,国学大师,擅长诗词。原名朝综,字晓湘,号简庵,江西南昌人。1889年农历7月27日生。王易1907年考入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1912年毕业。二十年代初,与彭泽、汪辟疆同时执教于心远大学。后远游北京执教于北京师范大学。1926年秋天,进东南大学(1928年更名为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的前身),任教七年。王易一生的辉煌时期是在中央大学。他和汪辟疆、柳诒徵、汪东、王伯沆、黄侃、胡翔东被称为“江南七彦”。王易多才博学。工宋诗,意境酷似陈简斋,书法初学灵飞经。写有多部著作如《
猜你喜欢

送赵先生

家住崆峒塞垣上,翩然游蜀遂忘归。

九还气足通神化,一日丹成是道机。

曾共灵龟波上隐,又随苍雀火中飞。

只于醉里藏身去,休入红尘作是非。

(0)

次韵和酬

岁晚阴沈天宇昏,宗雷访我更携君。

相期石屋宜投宿,独憩山茨学卧云。

雪映窗棂人已静,风吟灯影夜初分。

自怜惠永多闲散,强接清言愧不文。

(0)

题安国寺

绕县江山翠剪裁,舣舟亭下重徘徊。

昔承官乏因曾到,今按刑章得再来。

井邑半迷新巷陌,园林犹认旧亭台。

静思三十年前事,恍若邯郸一梦回。

(0)

尚书令魏国忠宪韩公挽词·其一

平生投分比金兰,莫逆论心最岁寒。

唱第枫宸陪骥尾,秉钧槐府并貂冠。

潘阳事契常脩睦,相魏亲邻正讲欢。

冰井台边星陨后,百身何赎但汍澜。

(0)

再酬富公一绝

洛下衣冠今最盛,当年尚齿礼容优。

惟公福寿并勋德,合是人间第一流。

(0)

余于洛城建春门内循城得池数百亩其池乃唐之药园因学徐勉作东田引水一支灌其中岁月渐久景物已老乔木脩竹森然四合菱莲蒲芰于沼于沚结茅构宇务实去华野意山情颇以自适故作是诗

引得清伊一派通,三湾相接势无穷。

便成渺渺江湖趣,更有萧萧芦苇风。

西洛故年为胜地,东田今日属衰翁。

药园事迹分明在,尽见云卿旧记中。

(0)
诗词分类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诗人
喻良能 何吾驺 孙继皋 章甫 郑獬 韩上桂 郭钰 林鸿 孔武仲 邓林 潘希曾 庞嵩 释怀深 张穆 袁说友 谢肃 董纪 周岸登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