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风清共月明,平分那得外斯盟。
合将长与贰同传,正恐君嫌誉过情。
碑断文昌须改制,台高马援却逃名。
色丝黄绢侬无分,悔不文园着力耕。
一样风清共月明,平分那得外斯盟。
合将长与贰同传,正恐君嫌誉过情。
碑断文昌须改制,台高马援却逃名。
色丝黄绢侬无分,悔不文园着力耕。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迈的作品,名为《和赵倅二首(其一)》。从艺术风格来看,这首诗属于中晚唐以降的慢词风格,其语言丰富、意境深远,充满了对友情的深沉表达。
"一样风清共月明,平分那得外斯盟。合将长与贰同传,正恐君嫌誉过情。"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诗人通过“一样风清共月明”表达了与友人的心灵相通,共同享受自然之美。"平分那得外斯盟"则暗示了超越世俗的深厚友情。而下两句则表现出对这种关系的珍视和谨慎,担心过度的赞誉会让对方感到不舒服。
"碑断文昌须改制,台高马援却逃名。"
这里诗人引入历史典故,意在表明即使是伟大的文学成就或功业,也需要不断地被理解和传承。"碑断文昌"指的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文章,而"台高马援"则是汉代名将马援的高大台阁,暗喻着即便是伟人也可能因为时代变迁而声名狼藉。
"色丝黄绢侬无分,悔不文园着力耕。"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未能在文学创作上付出更多努力的悔恨之情。这里的“色丝黄绢”象征着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而"悔不文园着力耕"则是诗人反思自己过去没有在文学创作上投入更大的精力和时间,留下了深刻的遗憾。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历史典故以及个人情感的巧妙结合,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深邃情怀和文化自信。王迈在此诗中不仅展露了自己的文学功底,更是表达了他对于友谊与文学传承的深刻理解。
与子期何方,乃在青山址。
白石何磷磷,照此澄江水。
下山撷江华,上山寻石髓。
高风一以逝,浮云日千里。
荆棘满山隅,岩洞日凋毁。
玄夜啼猿狸,白日行豺兕。
我欲往潇湘,采彼蕙与芷。
采之欲遣谁,子之不可起。
悠然伤我心,叹息满江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