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柯干压茅茨,新霁明阴合绿池。
舞燕故来穿瓮牖,啼莺不肯出帷枝。
家贫延客常过此,村近扶衰伫倩谁。
正恃东邻赊得熟,杖头未必有钱携。
纵横柯干压茅茨,新霁明阴合绿池。
舞燕故来穿瓮牖,啼莺不肯出帷枝。
家贫延客常过此,村近扶衰伫倩谁。
正恃东邻赊得熟,杖头未必有钱携。
这首明代诗人王跂的《野店》描绘了一幅乡村野店的宁静画面。首句“纵横柯干压茅茨”写出了树枝交错,覆盖在简陋的茅草屋顶上的情景,显得自然而又质朴。"新霁明阴合绿池"则描绘雨后初晴,树荫与碧绿的池塘相映成趣,透露出清新之感。
接下来的两句“舞燕故来穿瓮牖,啼莺不肯出帷枝”,通过燕子在破旧的窗户间穿梭和黄莺在帘幕后婉转啼鸣,生动展现了野店的生机与活力,也流露出诗人对闲适生活的欣赏。"家贫延客常过此"表达了主人虽家境贫寒,但热情好客,常在此款待过往的客人。
最后一句“正恃东邻赊得熟,杖头未必有钱携”揭示了店主的生活困境,虽然期待着从东邻那里赊些熟食,但手中可能并无现钱,这既体现了生活的艰辛,也流露出诗人对人情温暖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野店的日常景象,寓含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理解和对人情世故的洞察。
郁郁奇情人怨思,初秋风露已凄其。
更无可语今宵事,剩欲新题别后诗。
北俗岁时异荆楚,南城灯烛动车旗。
未殊作兴缘嘉会,惟有键关倦客知。
少日从畦丁,颇悟园官理。
菘韭记春秋,蔬食聊尔耳。
十年困尘埃,幽事同脱屣。
一饱不可谋,清瘦只如此。
仰止长城翁,趣尚两奇伟。
弱冠事笔耕,俛仰行六纪。
晚以圃自娱,扶锄寄深喜。
柔风蔬甲怒,细雨兰芽美。
小摘定可供,馀事不挂齿。
那复肯着屐,而一到城市。
为计一何疏,行须传高士。
木茹忌太洁,肉食忌太鄙。
安得从公游,远傲于陵子。
朝立寒溪东,暮立寒溪西。
一到神顿领,熟视眼更迷。
水光不见水,但见青天无表里。
天光不见天,但见一片清烟涵无边。
水中有天天不湿,天中有水水不入。
天耶水耶堕渺茫,只是天光与水光。
月来水天中,水天裹月如不裹。
月去水天中,水天锁月如不锁。
明月不来不去时,琉璃泡中珠一颗。
先自水天莫分别,更添月色更亲切。
水色天色月色擘不开,水光天光月光拈不来。
梦中酒渴不可忍,一口吸下骊龙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