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客有诵唐诗者又有诵江西诗者因再用斜川九日韵》
《客有诵唐诗者又有诵江西诗者因再用斜川九日韵》全文
宋 / 张侃   形式: 古风

泛观今人诗,机巧由心生。

镂冰与铸木,未免求虚名。

岂知制作妙,浑然同水清。

尘埃数张纸,亦足传佳声。

群趋不知守,辛勤到莫龄。

奈何口耳间,一见意已倾。

投身入诗社,被褐生光荣。

党同伐异说,初非出本情。

我愿剖藩篱,学力随所成。

(0)
鉴赏

这首诗《客有诵唐诗者又有诵江西诗者因再用斜川九日韵》是宋代诗人张侃的作品,通过对比唐诗和江西诗派的风格,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真谛的深刻见解。

诗中首先提到“泛观今人诗,机巧由心生”,指出现代诗歌创作过于追求技巧和机巧,而忽视了诗歌的本质和真意。接着,“镂冰与铸木,未免求虚名”进一步强调,过分雕琢和模仿,往往是为了追求表面的名声,而非深入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

“岂知制作妙,浑然同水清”则揭示了真正的诗歌创作应该如同清澈的流水,自然流畅,不刻意雕琢,却能展现出其内在的美妙。诗人认为,即便是简单的几页纸,也能传达出美妙的声音和情感,关键在于创作者的心境和才华。

“尘埃数张纸,亦足传佳声”强调了文字的力量,即使是最平凡的纸张,也能承载并传递出美好的声音和情感。这不仅是对诗歌艺术的赞美,也是对文字本身力量的肯定。

“群趋不知守,辛勤到莫龄”描述了当时社会上很多人盲目追求诗歌的技巧和形式,而忽视了诗歌创作的根本原则,甚至耗费了毕生精力。这反映了当时诗歌界的一种浮躁风气。

“奈何口耳间,一见意已倾”指出人们在听到或读到一首诗时,往往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而忽视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判断。这反映了社会评价标准的单一化和从众心理。

“投身入诗社,被褐生光荣”描绘了一些人为了在诗坛获得认可,不惜加入各种诗社,穿着朴素的外衣,却渴望得到荣誉和地位。这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社会地位和名声的追求。

“党同伐异说,初非出本情”批评了当时文坛上存在的党派之争,指出这种现象并非出于真诚的情感,而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地位。这反映了社会风气中的不健康竞争。

最后,“我愿剖藩篱,学力随所成”表达了诗人希望打破束缚,自由地追求学问和艺术的真谛,让学习和创作的力量自然成长。这体现了诗人对自由创作和个人成长的向往。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唐诗和江西诗派的对比,以及对当时社会文坛现象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诗歌本质和创作真谛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自由创作和个人成长的向往。

作者介绍

张侃
朝代:宋

张侃(约公元1206年前后在世),字直夫,本居扬州,后徙吴兴。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开禧中前后在世。尝监常州奔牛镇酒税,迁为上虞丞。父岩以诌媚权奸,为世诟病。侃独志趣萧散,浮沈末僚,所与游者,如赵师秀、周文璞辈,皆恬静不争之士。侃工诗,闲澹有致,有拙轩集六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猜你喜欢

点绛唇·小小朱桥

小小朱桥,柳边人过横塘路。
细风时度。
□浪痕痕去。
草软沙平,稳衬寻幽步。
□□处。
乱红飞舞。
回首春城暮。

(0)

点绛唇·云透斜阳

云透斜阳,半楼红影明窗户。
暮山无数。
归雁愁还去。
十里平芜,花远重重树。
空凝伫。
故人何处。
可惜春将暮。

(0)

点绛唇·沈醉归来

沈醉归来,洞房灯火闲相照。
夜寒犹峭。
信意和衣倒。
春梦虽多,好梦长长少。
纱窗晓。
凤帏人悄。
花外空啼鸟。

(0)

点绛唇·霜落吴江

霜落吴江,万畦香稻来场圃。
夜村舂黍。
草屋寒灯雨。
玉粒长腰,沈水温温注。
相留住。
共抄云子。
更听歌声度。

(0)

点绛唇·一片南云

一片南云,定知来做巫山雨。
歌声才度。
只向风中住。
恼乱襄王,无限牵情处。
长天暮。
又还飞去。
目断阳台路。

(0)

鹧鸪天·浅笑轻颦不在多

浅笑轻颦不在多。
远山微黛接横波。
情吞醽醁千钟酒,心醉飞琼一曲歌。
人欲散,奈愁何。
更看朱袖拂云和。
夜深醉墨淋浪处,书遍香红拥项罗。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诗人
释印肃 谢榛 马钰 曹勋 陈曾寿 孙蕡 吴芾 岳珂 许南英 黄景仁 邹浩 文徵明 元好问 刘禹锡 董其昌 王慎中 释文珦 戴复古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