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聚散几悲欢,久客怀归忆万安。
门对西山朝气爽,城临东海暮潮寒。
身随断雁兼秋远,梦入疏砧向夜阑。
为问松萝旧游处,别来花月共谁看。
浮云聚散几悲欢,久客怀归忆万安。
门对西山朝气爽,城临东海暮潮寒。
身随断雁兼秋远,梦入疏砧向夜阑。
为问松萝旧游处,别来花月共谁看。
这首诗以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对往昔友情的追忆。首联“浮云聚散几悲欢,久客怀归忆万安”开篇即道出了漂泊异乡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浮云的聚散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悲欢离合,而“久客怀归”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万安”一词,既指代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安定之所,也暗含了对友人的思念与期待。
颔联“门对西山朝气爽,城临东海暮潮寒”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凄凉的氛围。清晨,西山的朝气给人以清爽之感,而傍晚,临近东海的城池则因潮水的退去而显得有些寒意。这两句不仅展现了时间的流转,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波动与情感的起伏。
颈联“身随断雁兼秋远,梦入疏砧向夜阑”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将自己比作失群的大雁,在秋天的长空中孤独飞翔,既表现了漂泊的艰辛,也寓意了对友人的思念如同断雁般难以寻觅。而“梦入疏砧向夜阑”则通过梦境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在夜晚最为强烈,仿佛能听到远方传来的砧声,那是友人在思念中敲打衣物的声音,象征着彼此之间情感的共鸣与相思的绵延不绝。
尾联“为问松萝旧游处,别来花月共谁看”则是诗人对友人所在之地的深情询问,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当前孤独处境的感慨。这里,“松萝”既是自然景物的象征,也是两人友情的隐喻,而“花月”则代表了美好的时光与共同度过的欢乐时刻。诗人通过这一问,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也流露出了一种对逝去时光的惋惜与对未来的期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对过往友情的追忆,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无常、孤独与希望的深刻思考。
诏乐临东序,时驾出西园。
虽穷理游盛,终为尘俗喧。
岂如弘七觉,扬鸾启四门。
夜气清箫管,晓阵烁郊原。
山风乱采眊,初晃丽文辕。
林开前骑骋,径曲羽旄屯。
烟壁浮青翠,石濑响飞奔。
回舆下重阁,降道访真源。
谈空匹泉涌,缀藻迈弦繁。
轻生逢遇误,并作辈龙鹓。
顾已同偏爵,何用挹衢樽。
燕赵多佳丽,白日照红妆。
荡子十年别,罗衣双带长。
春楼怨难守,玉阶空自伤。
复此归飞燕,衔泥绕曲房。
差池入绮幕,上下傍雕梁。
故居犹可念,故人安可忘。
相思昏望绝,宿昔梦容光。
魂交忽在御,转侧定他乡。
徒然顾枕席,谁与同衣裳。
空使兰膏夜,炯炯对繁霜。
雀台三五日,弦吹似佳期。
况复西陵晚,松风吹穗帷。
危弦断复续,妾心伤此时。
谁言留客袂,还掩望陵悲。
大明上迢迢,阳城射凌霄。
光照窗中妇,绝世同阿娇。
明镜盘龙刻,簪羽凤凰雕。
逶迤梁家髻,冉弱楚宫腰。
轻纨杂重锦,薄縠间飞绡。
三六前年暮,四五今年朝。
蚕园拾芳茧,桑陌采柔条。
出入东城里,上下洛西桥。
忽逢车马客,飞盖动襜轺。
单衣鼠毛织,宝剑羊头销。
丈夫疲应对,御者辍衔镳。
柱间徒脉脉,垣上几翘翘。
女本西家宿,君自上宫要。
汉马三万疋,夫婿仁嫖姚。
鞶囊虎头绶,左珥凫卢貂。
横吹龙钟管,奏鼓象牙箫。
十五张内侍,十作贾登朝。
皆笑颜郎老,尽讶董公超。
京华有曲巷,巷曲不通舆。
道逢一侠客,缘路问君居。
君居在城北,可寻复易知。
朱门间皓壁,刻桷映晨离。
阶植若华草,光景逐飙移。
轻幰委四屈,兰膏然百枝。
长子饰青紫,中子任以赀。
小子始总角,方作啼弄儿。
三子俱入门,赫奕盛羽仪。
骅骝服衡辔,白玉镂啼羁。
容止同规矩,宾从尽恭卑。
雅郑时间作,孤竹乍参差。
云翔杂水宿,弄吭满清池。
欢乐无终极,流目岂知疲。
门下非毛遂,坐上尽英奇。
大妇成贝锦,中妇饬粉絁。
小妇独无事,理曲步檐垂。
丈人暂徙倚,行使流风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