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芳树倚云高,长笑高蟾咏碧桃。
白战早收天下捷,春游不学少年豪。
两苏才拟当时重,二宋名同旧史褒。
应共玉堂词翰手,凤凰池上对挥毫。
上林芳树倚云高,长笑高蟾咏碧桃。
白战早收天下捷,春游不学少年豪。
两苏才拟当时重,二宋名同旧史褒。
应共玉堂词翰手,凤凰池上对挥毫。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东阳所作的《傅曰会举进士次汝贤文敬韵二首(其二)》中的第二首。诗中以“上林芳树倚云高”开篇,描绘出一幅高远壮丽的景象,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寓意着诗人的理想追求和高尚情操。
“长笑高蟾咏碧桃”,诗人以“长笑”表达对前人作品的欣赏与自豪,同时也暗含对自己创作的自信。这里的“高蟾”可能是指前人或某种文学传统,诗人通过对比,展现出自己在文学上的超越与创新。
“白战早收天下捷,春游不学少年豪”,这两句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志向与风格。他追求的是智慧与才华的胜利,而非年少轻狂的豪情。这体现了诗人成熟稳重的个性,以及对文学艺术的深刻理解。
“两苏才拟当时重,二宋名同旧史褒”,这里提到的“两苏”和“二宋”可能是指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在这里将自己与这些先贤相提并论,表达了对自身才华的自信和对历史地位的期待。
最后,“应共玉堂词翰手,凤凰池上对挥毫”,诗人想象自己与那些才华横溢的文人一起,在皇宫的玉堂中挥洒笔墨,共同创造辉煌的文学成就。这不仅是一种理想化的场景,也是诗人对自己未来成就的期许。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内涵,展现了诗人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对个人才华的自信以及对未来成就的憧憬,是一首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