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计忧不售,逃形惟愿深。
老来销外念,闲处惬幽寻。
晚草媚迟景,残蝉噪暝林。
欲将诗遣兴,谁解此时心。
献计忧不售,逃形惟愿深。
老来销外念,闲处惬幽寻。
晚草媚迟景,残蝉噪暝林。
欲将诗遣兴,谁解此时心。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晚年在禅房院中再次住宿时的心境与所见之景。首句“献计忧不售,逃形惟愿深”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虑与逃避现实的愿望,似乎他曾经有过献策却未被采纳的经历,因此选择遁入禅房以求心灵的宁静。接着,“老来销外念,闲处惬幽寻”则展现了诗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外界的杂念逐渐消散,更倾向于在闲适的环境中寻找内心的平静。
“晚草媚迟景,残蝉噪暝林”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哀愁的氛围。晚草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柔美,而残存的蝉鸣在暮色中的树林里回荡,既增添了时间流逝的意味,也暗示着生命的短暂与无常。最后,“欲将诗遣兴,谁解此时心”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心境,但又担心无人能真正理解他此刻的心情,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孤独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自然景色以及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晚年生活的独特风貌和深刻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我精神世界的追求与探索。
东风亦多情,吹涨一篙水。
招邀虹月舟,竞向春波舣。
振衣问书楼,登蹑跬步耳。
恍从丹梯来,已入青霞里。
我师玉局翁,音问违一纪。
兹辰独何幸,乃获操杖几。
主人营丘仙,矍铄殊自喜。
目惟辨罍洗,腹惟贮图史。
两翁互抵掌,谈笑忘彼是。
妙析天地初,旁通百家旨。
诸贤各潇洒,语不挂朝市。
壶觞方递陈,竹肉亦清美。
斟酌随浅深,应对见条理。
向来文字饮,徵逐安足比。
诗成识日月,后会良可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