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李伯玉过访伯玉幼名世玙四岁能大书以神童显名诸缙绅间》
《李伯玉过访伯玉幼名世玙四岁能大书以神童显名诸缙绅间》全文
明 / 伍瑞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美名一自赋高轩,驹齿龙文客共尊。

转眼十年成血汗,论心今日到文园。

禅峰映处天花落,笔兴飞来凤藻翻。

我供晚厨香积馔,与君乘月醉秋原。

(0)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伍瑞隆所作,名为《李伯玉过访伯玉幼名世玙四岁能大书以神童显名诸缙绅间》。诗中描绘了李伯玉来访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人物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才华的赞美。

首联“美名一自赋高轩,驹齿龙文客共尊”,开篇即点出李伯玉的非凡名声,如同骏马的牙齿和龙的纹饰般引人注目,众人皆对其敬仰有加。颔联“转眼十年成血汗,论心今日到文园”,时间如白驹过隙,十年间李伯玉的努力与付出化为汗水,今日他来到文园,与文人雅士共论心事,彰显其学识与才情。

颈联“禅峰映处天花落,笔兴飞来凤藻翻”,描绘了李伯玉才华横溢的场景,禅峰映照下,仿佛天降花雨,他的笔下生花,如同凤凰展翅,文采飞扬。尾联“我供晚厨香积馔,与君乘月醉秋原”,诗人以自己为陪衬,准备丰盛的晚餐,与李伯玉一同在月下畅饮,享受秋日原野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对李伯玉的深情厚谊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整首诗通过对李伯玉才华与品德的赞美,以及与友人相聚的温馨场景的描绘,展现了明代文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和对生活的热爱。

作者介绍

伍瑞隆
朝代:明

伍瑞隆(一五八五 — 一六六六),字国开,号铁山,晚号鸠艾山人。香山(今中山)人。弱冠补弟子员。明熹宗天启元年(一六二一)解元。明思宗崇祯十年(一六三七)副榜。初授化州教谕,修《高州府志》,以信史称,擢翰林院待诏,迁户部主事,再迁员外郎,管仓场。十五年,任河南大梁兵巡道,旋署藩臬两司。谢病归。南明绍武帝立,拜太仆寺正卿。明亡,隐居邑之鸠艾山中。卒年八十二。善诗书画,有《临云集》、《辟尘集》、《少城别业近草》、《鸠艾山人赋》等。清康熙《香山县志》卷七、清乾隆《香山县志》卷六有传。
猜你喜欢

白云只合住青山,一出青山便不閒。

梦幻了知无大患,苦甘尝尽信多艰。

陋形岂羡麒麟阁,短策真轻虎豹关。

世上沧桑原瞬息,更因何事泪潸潸。

(0)

空洞曾无一物遗,君亲两字尚撑支。

陈公但指知难改,苏子时扪不合宜。

二酉装来宁剩滓,八弦收入只馀悲。

年来渐觉肝肠冷,浇尽长边雪几卮。

(0)

曾闻大吕与黄钟,莫厌巴歌调不同。

雪后木人深话月,墓前石马乱嘶风。

声从隔壁钗环坠,听到无弦山水空。

音响不来吾不往,十方击鼓自蓬蓬。

(0)

赠杨济明

共是孤身海上山,燕支一去不知还。

鸭江已作鸳鸯渚,翠幕仍同虎豹关。

桃李种成花更烂,诗书典尽粒方艰。

不禁更听琵琶怨,碎却青衫泪点班。

(0)

游南塔寺

满堂龙象肃威仪,绝漠仍存百丈规。

金铎自天开佛口,绿杨近水拂僧眉。

儒门淡泊留迁客,梵宇淋漓读旧碑。

瓦钵绳床吾欲老,他年应见出横枝。

(0)

闻近庐守黄华寺寄示

三把枯茆必不堪,林间安得未烧庵。

日斜尚自敲残磬,叶烂何人启旧函。

松桧劫馀云冷淡,芰荷秋老衲?毵。

城边白骨溪边月,一一从今好细参。

(0)
诗词分类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诗人
王融 黄公望 安希范 杜安世 陆九渊 庾肩吾 元结 陈叔宝 谢铎 刘琏 俞桂 吕温 黄干 常建 卢挚 吕颐浩 徐阶 陈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