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蓝采和踏踏歌图》
《蓝采和踏踏歌图》全文
宋 / 郑思肖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踏踏歌中天地开,红颜春树莫相催。

蓝袍转破转奇特,别看仙人舞一回。

(0)
鉴赏

这首诗《蓝采和踏踏歌图》由宋代末年至元初时期的诗人郑思肖所作,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民间艺术场景,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与超凡脱俗的意境。

“踏踏歌中天地开”,开篇即以“踏踏歌”这一民间舞蹈形式,营造出一种热烈、欢快的氛围,仿佛在歌者与舞者的节奏中,天地间都为之震动,展现出民间艺术对人心灵的触动与释放。

“红颜春树莫相催”,紧接着,诗人将目光转向自然,以“红颜春树”象征生命的美好与短暂,提醒人们珍惜时光,不要让岁月匆匆流逝,如同春日里的花朵,虽美却易凋零,需要我们用心去欣赏与呵护。

“蓝袍转破转奇特”,这里的“蓝袍”不仅指衣物的颜色,更象征着一种朴素而独特的气质。随着岁月的流转,衣物或许会变得破旧,但这种质朴与独特却愈发显得珍贵,寓意着真正的美与价值往往不在于外在的华丽,而在于内在的真我与坚持。

“别看仙人舞一回”,最后两句通过对比,将人间的蓝采和与传说中的仙人进行对比,强调了蓝采和作为凡人的舞蹈之独特魅力。仙人虽能舞动千回百转,但蓝采和的舞蹈却以其真实、接地气而显得更加动人,表达了诗人对民间艺术的深深敬意与赞美。

整首诗通过对蓝采和踏踏歌这一民间艺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人性的深刻洞察与独到见解,同时也体现了他对民间文化的热爱与尊重。

作者介绍
郑思肖

郑思肖
朝代:宋   字:忆翁   籍贯:连江(今属福建)   生辰:1241~1318

郑思肖(1241~1318),宋末诗人、画家,连江(今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人。原名之因,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佛教词语)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郑思肖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
猜你喜欢

残荷

雨馀风际费禁持,除却亭亭别有姿。

偶忆佳人初睡起,销魂正在欲嫣时。

(0)

端州

桂岭西来是上游,坚城笳鼓镇雄州。

将军旧拥楼船下,使者曾乘锦石游。

短筏半多输竹户,长裾亦有采莲舟。

风流江汉何如此,不为无鱼叹蒯缑。

(0)

十月十五夜落月

凄清月色无今古,寂寞人间有死生。

雾阁云窗忽今夕,祇将涕泪送西倾。

(0)

无题

人生不满百,常为千岁计。

图利与求名,昂昂争意气。

昼营夜复思,顾恐力弗至。

一旦寿命终,万事皆委弃。

卓哉陶靖节,不为世故累。

解印归柴桑,清风满天地。

樽中幸有酒,自酌还自醉。

借问寰中人,谁能会此意。

(0)

滇春好.寄李南夫、钱节夫、毛东镇

滇春好,韶景媚游人。

拾翠东郊风袅袅,采芳南浦水鳞鳞。能不忆滇春。

滇春好,百卉让山茶。

海上千株光照水,城西十里煖烘霞。能不忆滇花。

滇春好,翠袖拂云和。

雅淡梳妆堪入画,等闲言语胜听歌。能不忆滇娥。

滇春好,最忆海边楼。

渔火夜星明北渚,酒旗风影荡东流。早晚复同游。

(0)

清源山

名山近在城东道,隔年游兴今朝果。

不乘肩舆不跨马,病馀一试腰脚好。

山花含笑谷鸟啼,引人步步登天梯。

不知置身高几许,渐觉对面紫帽低。

半山亭子一回首,俯视孤城大于斗。

城中双塔笔露尖,城下长江一线走。

更行更高喜欲狂,眼底直欲穷蛮荒。

越王一去二千载,当年驻马知何方?

却寻裴公尸解处,烟霞古洞黄冠住。

炉香飘出石门来,时有游人占梦去。

神仙有无我不知,榕根小憩亦支颐。

一杯山茶解我渴,使我两腋清风吹。

更登绝顶望沧海,云涛浩渺家何在?

乘风我欲便东归,惆怅故乡人事改。

搔首峰头泪满巾,何时海底更扬尘?

朗吟飞下千峰去,故国江山愁杀人。

(0)
诗词分类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段成己 朱元璋 周邦彦 魏初 李舜臣 王安中 曹贞吉 郑文焯 张先 高翥 苏舜钦 谢朓 李端 黄道周 葛立方 康海 林景熙 寇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