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笱费一竹,得鱼不盈觔。
一笮费千竹,度人纵如云。
费竹有多寡,终非爱竹人。
筐成塈落梅,忍杂土与尘。
笾实荐宗庙,凛然对明神。
用有贵贱异,能免伐竹频。
尚有汗简编,圣言载谆谆。
妙道固有托,蠹朽伤其真。
忆昔得此种,潜夺蟹谷春。
竟尔隐其下,人曰竹隐君。
子乃更爱竹,孙尤爱无伦。
视竹如视家,谁能乐家贫。
桑梓恭敬止,毛里不属身。
丘木有松楸,望之忍为薪。
白凤下啄实,不知在何晨。
虽当伶伦来,要使常回轮。
一笱费一竹,得鱼不盈觔。
一笮费千竹,度人纵如云。
费竹有多寡,终非爱竹人。
筐成塈落梅,忍杂土与尘。
笾实荐宗庙,凛然对明神。
用有贵贱异,能免伐竹频。
尚有汗简编,圣言载谆谆。
妙道固有托,蠹朽伤其真。
忆昔得此种,潜夺蟹谷春。
竟尔隐其下,人曰竹隐君。
子乃更爱竹,孙尤爱无伦。
视竹如视家,谁能乐家贫。
桑梓恭敬止,毛里不属身。
丘木有松楸,望之忍为薪。
白凤下啄实,不知在何晨。
虽当伶伦来,要使常回轮。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罗玘所作的《保竹为余罃举人父题》。诗中以竹为载体,表达了对竹子的深厚情感和对竹子价值的理解。
诗的前半部分描述了竹子的生长与利用,从一笱一竹到一笮千竹,展现了竹子的广泛用途,无论是捕鱼、度人还是制作器具,都离不开竹子。诗人通过对比“费竹”与“终非爱竹人”的表述,强调了竹子的价值并非仅在于其物质用途,而更在于其精神层面的意义。
后半部分则进一步阐述了竹子在不同场合中的作用,如祭祀宗庙、承载圣言等,体现了竹子在文化、宗教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诗人通过“妙道固有托,蠹朽伤其真”一句,表达了对竹子自然属性的尊重,以及对其被过度利用或破坏的担忧。
最后,诗人回忆起自己得到竹种的往事,以及竹子如何隐匿于蟹谷之春,最终成为“竹隐君”。这一段不仅描绘了竹子的成长过程,也暗示了竹子与人的关系,即竹子不仅是物质的来源,更是精神寄托的对象。诗人强调了对竹子的爱护,认为即使面对生活的贫困,也不能忽视对竹子的尊重和保护。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竹子在不同情境下的多重价值,以及诗人对竹子的深厚情感和深刻理解。
畴昔与公同奉常,余为藉田公社令。
是时朔祭拜卿少,余已颜衰公秀莹。
斋房并公挥麈尾,议论风生真纚纚。
蜀珍数人皆在坐,尽说功名须逊子。
回头一梦十五春,公为使者余廛民。
薰风荷畔绿樽设,丹荔粲粲莲房新。
语间切切忧民瘼,阴功亟欲苏全闽。
出经入传知言要,湘西绝学今谁绍。
我老西河欠鞭策,此事须公正英妙。
羡公博学今扬雄,未许蜀珍专瑞蜀。
喜公奉使今鲜于,又见福星来照福。
我初敬公因谠疏,万言批鳞折五鹿。
我转敬公缘清操,高吟放鹤孤山麓。
今兹仗斧更仁厚,庭草不锄生意足。
忧时两鬓白发增,爱贤一念缁衣笃。
衰予归卧西河上,都骑时来寻涧谷。
清言竟日无尽藏,想见胸中几天禄。
若人盍置论思地,垂弧定有锋车趣。
去年五言称公寿,今年笑指湖山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