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杨柳岸,寒食杏花村。
对月惊生魄,思人暗断魂。
我闲无吏考,君治有司存。
又作匆匆别,相逢席未温。
春风杨柳岸,寒食杏花村。
对月惊生魄,思人暗断魂。
我闲无吏考,君治有司存。
又作匆匆别,相逢席未温。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场景,充满了离别的哀愁与思念之情。首句“春风杨柳岸,寒食杏花村”以自然景物起笔,春风吹拂着岸边的杨柳,寒食节时杏花盛开的小村庄,营造出一种淡淡的春意和节日的氛围。然而,这样的美好景象却伴随着离别的忧伤。
“对月惊生魄,思人暗断魂”两句,诗人借月光下内心的波动和对远方之人的思念,表达了深深的离愁别绪。月光下的诗人仿佛被月色所惊动,内心生出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波动;而对远方之人的思念,却让他的心如刀割般疼痛,这种情感的细腻描绘,让人感同身受。
接下来,“我闲无吏考,君治有司存”两句,通过对比自己和友人的状态,进一步深化了离别的主题。诗人自述自己闲散无事,而友人则在官场上忙碌,这不仅反映了两人不同的生活状态,也暗示了离别后各自生活的不同轨迹。
最后,“又作匆匆别,相逢席未温”两句,点明了这次分别的匆忙和未来的未知。诗人感慨这次别离如此仓促,未来何时能再次相聚,连相逢的宴席都还未暖热,就已各奔东西。这种对未来相聚的期盼与现实离别的无奈交织在一起,增添了诗歌的悲剧色彩。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对比手法,展现了离别之痛和对友情的珍视,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是一首感人至深的离别诗。
高皇手提三尺剑,坐麾四海如委翎。
凌烟功成赐铁券,诏谓宇内求真形。
钱王古铁渔人得,紫绣遍蚀波涛腥。
熟看带砺隐玄玉,金书细镂鱼龙青。
二百年来治平久,钱氏子孙多壮丁。
君今蔚起观沧溟,鼍精再钟罗刹灵。
丰眉修干照冰雪,玄言五千合典刑。
遂令天下望笔迹,一语出口如真经。
时来欻与风云会,手掣紫电开青萍。
名成进士拂衣出,要与吾道争震霆。
太行白云常在眼,东下扁舟不可转。
手持瑶草身彩衣,直向阶前学娇蹇。
高堂老慈含笑看,锦帔素发颜如丹。
捧檄始知毛义喜,牵舆绝胜潘岳欢。
牛心龙炙百拜献,宝幄兽炉开寿宴。
羊酒争驰里门入,左右共识宾朋羡。
男儿得意岂有穷,有官不用三千钟。
但愿子贵母长健,承颜数上金花封。
钱氏忠孝古有语,吁嗟盛事今再逢。
吁嗟盛事今再逢,得不尽孝兼尽忠。
《赠钱季梁进士省觐归寿其太夫人八十》【明·杨承鲲】高皇手提三尺剑,坐麾四海如委翎。凌烟功成赐铁券,诏谓宇内求真形。钱王古铁渔人得,紫绣遍蚀波涛腥。熟看带砺隐玄玉,金书细镂鱼龙青。二百年来治平久,钱氏子孙多壮丁。君今蔚起观沧溟,鼍精再钟罗刹灵。丰眉修干照冰雪,玄言五千合典刑。遂令天下望笔迹,一语出口如真经。时来欻与风云会,手掣紫电开青萍。名成进士拂衣出,要与吾道争震霆。太行白云常在眼,东下扁舟不可转。手持瑶草身彩衣,直向阶前学娇蹇。高堂老慈含笑看,锦帔素发颜如丹。捧檄始知毛义喜,牵舆绝胜潘岳欢。牛心龙炙百拜献,宝幄兽炉开寿宴。羊酒争驰里门入,左右共识宾朋羡。男儿得意岂有穷,有官不用三千钟。但愿子贵母长健,承颜数上金花封。钱氏忠孝古有语,吁嗟盛事今再逢。吁嗟盛事今再逢,得不尽孝兼尽忠。
https://shici.929r.com/shici/gA6DnxiZG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