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厓山吊古·其二》
《厓山吊古·其二》全文
明 / 邓时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当年谁共戴祥兴,只道存孤计未能。

一旅不支徒愤切,三军何事畏冯淩。

风翻巨舶衣冠尽,月照寒厓草木矜。

土宇中原无限地,独将濒海造王陵。

(0)
鉴赏

这首诗《厓山吊古(其二)》由明代诗人邓时雨所作,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与反思,表达了对古代英雄壮志未酬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沉思考。

首联“当年谁共戴祥兴,只道存孤计未能”开篇即以疑问的语气,提出对历史人物的追思,暗含对当时局势的无奈与遗憾。这里“戴祥兴”可能是指某种象征性的举动或仪式,暗示了某种希望或寄托,而“存孤计未能”则表达了对未能实现这一希望的惋惜之情。

颔联“一旅不支徒愤切,三军何事畏冯淩”进一步揭示了历史事件的残酷与复杂。通过对比一旅之败与三军的恐惧,诗人表达了对战争中个体与集体命运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失败原因的深入思考。这里的“冯淩”可能是指一种军事策略或战术,暗示了在面对强敌时,即使拥有精良的战术也难以避免失败的命运。

颈联“风翻巨舶衣冠尽,月照寒厓草木矜”描绘了一幅悲壮的画面,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渲染出历史事件的悲凉氛围。风翻动着巨大的船只,象征着英雄们的壮志与牺牲;月光下,寒冷的山崖上草木似乎也在哀悼,这种拟人化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让读者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与哀伤。

尾联“土宇中原无限地,独将濒海造王陵”则将视角转向对国家领土的广阔与历史的深远思考。在广阔的中原大地上,尽管面临重重困难,人们仍能展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然而,诗人最终选择将目光投向海边,建造王陵,既是对历史英雄的纪念,也是对国家未来的期许。这一句蕴含了对历史传承与国家未来的深思,体现了诗人对民族精神与历史责任的深刻理解。

综上所述,《厓山吊古(其二)》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思想,展现了对历史事件的深刻反思与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历史厚重感的佳作。

作者介绍

邓时雨
朝代:明

邓时雨,字君肃。从化人。明神宗万历时山人。后以子廷佐贵,封文林郎。清罗元焕著《粤台徵雅录》有传。
猜你喜欢

春景·其二落花香满泥

花落秦虞兮,纷纷东复西。

举头无霁日,满地是香泥。

红雨愁如海,絮风飘上堤。

和成文杏垒,软衬锦鞯蹄。

妙舞惊飞燕,醉归扶竹鸡。

谁家采桑女,陌上自相携。

(0)

癸未游杭作口号十首因事怀旧杂以俚语不复诠择·其二

襄城七圣云迷泽,槐里三原草合烟。

今古兴亡元有数,福华当日为谁编。

(0)

游鹤林即席分韵代率上人赋日字

松声度暖风,花气薰迟日。

乘兴问三三,何劳邀七七。

(0)

小园漫兴四首·其二

杖藜竹外独徘徊,叹息人间几劫灰。

燕颔素无难食肉,蟹螯才有便持杯。

世人枉是皆欲杀,明主何尝肯弃才。

多谢诸公共推挽,公车时亦到蒿莱。

(0)

次韵陈教授见寄二首·其一

拟效时人耻效尤,时人嫉我亦如雠。

携金懒市燕台骏,卖剑聊寻渤海牛。

白发盈簪羞我老,黄花满径为谁秋。

尊前有酒休辞醉,痴绝由来爱虎头。

(0)

舟过桐庐作

三年常作客,几度溯前川。

山合疑无路,溪回别有天。

虹分遥电雨,风袅近虚烟。

归路知多少,啼鹃云树边。

(0)
诗词分类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诗人
吴融 夏竦 徐夤 张说 梁寅 周文璞 张炎 贾岛 傅若金 贺知章 顾况 刘因 叶梦得 晁公溯 谢应芳 温纯 张謇 戚继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