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子家何在,名山越树春。
来游万里道,去作五台宾。乞食宁忘禄?
行歌若有神。曾逢陆脩静,招入社中人。
问子家何在,名山越树春。
来游万里道,去作五台宾。乞食宁忘禄?
行歌若有神。曾逢陆脩静,招入社中人。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范梈赠给一位名叫颠叟的僧人的告别之作。诗中表达了对僧人远离尘世、游历名山的赞赏,以及对其修行生活的敬意。首句“问子家何在,名山越树春”描绘了僧人选择隐居于名山之中,享受着春天的生机与宁静。接下来的“来游万里道,去作五台宾”则赞美了僧人长途跋涉,寻求佛法的坚定决心,将自己比作五台山的尊贵宾客。
“乞食宁忘禄?行歌若有神”这两句进一步揭示了僧人的生活态度,即使过着乞食的生活,他也未曾忘记修行的本心,且在行歌中似乎能感受到神灵的护佑。最后两句“曾逢陆脩静,招入社中人”提及了僧人可能曾遇见过如陆脩静这样的高僧,并被邀请加入修行团体,暗示了僧人的人格魅力和修行成就。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僧人的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高尚情操,流露出诗人对僧人的敬仰和对修行生活的向往。
轻云阁雨还晴,苍黄又负端阳节。
去年今日,大鄣深处,寸肠千结。
好事无多,良辰难再,犹传遗孽。
看连城澒洞,大家愁恼,这光景、何时歇。
因想金陵佳丽,闹秦淮、龙舟称绝。
牙樯锦缆,翠冠珠髻,画阑罗列。
回首丘墟,满襟尘土,向人空说。
且停杯,容我离骚细读,吊罗江月。
当昼耘水田,农夫亦良苦。
赤日背欲裂,白汗洒如雨。
匍匐行水中,泥淖及腰膂。
新苗抽利剑,割肤何痛楚。
夫耘妇当馌,奔走及亭午。
无时暂休息,不得避炎暑。
谁怜万民食,粒粒非易取。
愿陈知稼穑,《无逸》传自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