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说庐山若个奇,当时图画亦堪疑。
九江风浪非前日,五老烟云岂定期?
眼惯不妨层壁险,足蜷须著短筇随。
香炉瀑布微如线,欲决天河泻上池。
尽说庐山若个奇,当时图画亦堪疑。
九江风浪非前日,五老烟云岂定期?
眼惯不妨层壁险,足蜷须著短筇随。
香炉瀑布微如线,欲决天河泻上池。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守仁所作的《望庐山》。诗中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以及诗人对庐山独特之美的深刻感悟。
首联“尽说庐山若个奇,当时图画亦堪疑”,开篇即以疑问语气引出庐山的奇特之处,似乎在质疑古人对庐山美景的描绘是否真实可信,为全诗定下了一种探索与思考的基调。
颔联“九江风浪非前日,五老烟云岂定期”,通过对比九江风浪和五老峰烟云的变化,表达了自然景观的瞬息万变,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无常。
颈联“眼惯不妨层壁险,足蜷须著短筇随”,诗人以亲身经历,描述了面对庐山险峻峭壁时的从容不迫,以及使用短杖辅助行走的情景,体现了他对自然的敬畏与亲近。
尾联“香炉瀑布微如线,欲决天河泻上池”,最后两句将目光聚焦于庐山的标志性景观——香炉瀑布,形象地描绘了瀑布细如发丝的形态,仿佛能感受到其从天而降的磅礴气势,表达了诗人对庐山美景的赞叹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庐山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山阴过野客,镜里接仙郎。
盥漱临寒水,褰闱入夏堂。
杉松交日影,枕簟上湖光。
衮衮承嘉话,清风纳晚凉。
魑魅曾为伍,蓬莱近拜郎。
臣心瞻北阙,家事在南荒。
莎草山城小,毛洲海驿长。
玄成知必大,宁是泛沧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