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宗东望翠微重,曳杖初闻缥缈钟。
半岭烟霞迷汉畤,四时风雨咽秦松。
缑山直跨仙人鹤,函谷遥瞻柱史龙。
七十二君呼不起,安期何处采芙蓉。
岱宗东望翠微重,曳杖初闻缥缈钟。
半岭烟霞迷汉畤,四时风雨咽秦松。
缑山直跨仙人鹤,函谷遥瞻柱史龙。
七十二君呼不起,安期何处采芙蓉。
这首明代诗人佘翔的《登泰山(其二)》描绘了登山者在泰山之巅的所见所感。首句“岱宗东望翠微重”,以岱宗(即泰山)为背景,展现出山势的苍翠与深远。"曳杖初闻缥缈钟",写出了登山者手持手杖,行走在山路上,远处传来悠扬的钟声,显得空灵而神秘。
"半岭烟霞迷汉畤",描绘了半山腰处云雾缭绕,仿佛古代祭祀之地汉畤被烟霞遮掩,增添了神秘的氛围。“四时风雨咽秦松”则通过四季风雨的刻画,表现了泰山松树坚韧不屈的形象,暗示着历史的沧桑和自然的力量。
"缑山直跨仙人鹤,函谷遥瞻柱史龙",运用神话传说,将缑山上的仙鹤和函谷关的柱史龙引入诗中,增添了浪漫与历史的交织。最后两句“七十二君呼不起,安期何处采芙蓉”,借用了道教典故,表达了对长生不老的向往,以及对隐逸生活的想象,以安期生寻找芙蓉的传说收束全诗,寓含深沉的人生哲理。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泰山为载体,融自然景色、神话传说与人生感慨于一体,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掾曹仁恕用,郎选孝廉为。
之子文无害,居廷敢决疑。
一王除制作,三尺著毫釐。
过眼皆成诵,雠书自所宜。
察廉时尔贵,治道吏为师。
去去弦歌化,当如别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