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桃源许问津,移家愿作避秦人。
洞门一片红云影,遮住中原逐鹿尘。
何处桃源许问津,移家愿作避秦人。
洞门一片红云影,遮住中原逐鹿尘。
这首诗名为《题桃源图》,作者是清代诗人丘逢甲。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中的桃花源的向往和现实世界的忧虑。首句“何处桃源许问津”暗示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宁静生活的渴望,而“移家愿作避秦人”则借用了“桃花源记”的典故,表明他希望能像秦末流民躲避战乱一样,找到一个能远离纷扰的地方。接下来的“洞门一片红云影”描绘出神秘而祥和的桃花源景象,红云隐喻仙境,与尘世的“逐鹿尘”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宁静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社会动荡的忧虑。整首诗以桃源为寄托,寓言式地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批判。
车遥遥,江上路。
知君心与江水东,水可停流车不驻。
出门望风沙,碧云在天涯。
少年万里志,那思早还家。
落花纷纷沾绮疏,春来春去伤离居。
丈夫官慕执金吾,敢云富贵非良图。
托身自误不自怨,惟愿羊肠九折无摧车。
刘均癖于诗,老大意转豪。
举目一世空,振衣千仞高。
左顾少陵杜,右盻彭泽陶。
琐琐儿女语,呫嗫徒嗷嗷。
仰天肆大嚼,对客挥长毫。
剂量古与今,针砂诗与骚。
一一中膏肓,竖子焉能逃。
惜哉抱所见,白首竟莫遭。
巳矣勿复道,落日悲风号。
节过传柑后,馀寒袭故衣。
雷从梅上尽,春向柳边归。
且复从人饮,何须密妓围。
金吾犹不禁,鹦鹉试频挥。
上客推文靖,仙翁得令威。
交游知有道,笑语共无机。
细雨朝还作,高云夜不飞。
玉箫停凤曲,银烛继蟾辉。
但觉新欢治,应知旧事非。
莫辞同潦倒,良会古来稀。
彪衣麟袍夹路来,飞鱼绣蟒皆新裁。
千官尽出都门道,万乘遥从朔野回。
瑞气晴浮丹凤阙,先声晓过白龙堆。
东风吹雪度城隈,流英落絮舞徘徊。
王春玉历三阳动,人日仙蓂七叶开。
列炬通城明似昼,腾车广陌沸成雷。
骑营下令罗霜仗,帐殿留欢捧御杯。
小臣献寿颂休哉,陛下神武英雄才。
龙庭驱丑虏,雁塞灭氛埃。
宁如汉天子,空上单宇台。
鸿名骏烈垂千祀,帝德皇风被九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