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国春与秋,岷江朝夕流。
长波东接海,万里至扬州。
开门面淮甸,楚俗饶欢宴。
舞榭黄金梯,歌楼白云面。
荡子未言归,池塘月如练。
蜀国春与秋,岷江朝夕流。
长波东接海,万里至扬州。
开门面淮甸,楚俗饶欢宴。
舞榭黄金梯,歌楼白云面。
荡子未言归,池塘月如练。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和浓郁的地方文化氛围。开篇便以"蜀国春与秋,岷江朝夕流"勾勒出四川地区特有的季节变化及其悠长的江水流动,既映射了时间的推移,也展示了空间的广阔。随后的"长波东接海,万里至扬州"进一步扩展了视野,从蜀地到东海,再到远方的扬州,勾画出一幅横跨数千里的壮丽画卷。
接着,诗人笔触转向地方文化和生活情趣。"开门面淮甸,楚俗饶欢宴"中的"开门"表明了对外界的开放与接纳,而"楚俗"则指代了长江中游地区的文化特点,"饶欢宴"暗示了一种悠闲、热闹的生活场景。
在"舞榭黄金梯,歌楼白云面"这两句中,诗人通过对豪华建筑和优美自然环境的描绘,再现了当时社会上层阶级的奢侈与审美追求。"荡子未言归,池塘月如练"则是一幅宁静的夜景,"荡子"或指游子,或是泛指远行的人,而"未言归"透露出一种留恋和不舍的情怀。"池塘月如练"则是对明亮月光下的水面之美的一种描绘,既平添了夜晚的寂静,也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宁谧与淡定。
总体而言,这首诗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地理知识,同时也透露出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审美情趣。
舍北有废园,灌木深且蕃。
剪鏺忽明豁,有物峙草间。
瑰颀似人立,乃是石假山。
汲泉洗宿翳,三峰各苍颜。
亦钟神秀资,似无斧凿痕。
此地山既多,层峦缭周垣。
烟霏媚朝暮,晴雨皆可观。
云何昔人意,因假遂遗真。
思欲庐峻顶,㟝嵝悉下陈。
泰华在我闼,浩与寥廓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