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月湔愁,笺天诉梦,碧城十二星期。
拥髻归来,夜阑露细风微。
中庭种树成红豆,那寒心鹦鹉先知。
?酬他,扇底秋心,弦上秋思。
当年对影闻声地,剩花溅泪萼,柳袅愁丝。
罗带同心,有情天亦怜痴。
黄荒唐梦峡归云晚,甚神娥犹妒腰肢。
祝芳风,莫罥飞花,莫斗纤眉。
借月湔愁,笺天诉梦,碧城十二星期。
拥髻归来,夜阑露细风微。
中庭种树成红豆,那寒心鹦鹉先知。
?酬他,扇底秋心,弦上秋思。
当年对影闻声地,剩花溅泪萼,柳袅愁丝。
罗带同心,有情天亦怜痴。
黄荒唐梦峡归云晚,甚神娥犹妒腰肢。
祝芳风,莫罥飞花,莫斗纤眉。
这首《高阳台》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沈曾植所作,词中以月亮和秋意为背景,表达了词人的愁绪与思念。"借月湔愁",以月色洗涤心中的忧郁,"笺天诉梦",将梦境寄托于天际,展现出词人深沉的情感寄托。"碧城十二星期",暗示时光流转,词人对过去的回忆与期待交织。
"拥髻归来,夜阑露细风微"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词人独自归来的场景,"中庭种树成红豆"引用红豆相思的典故,表达对远方之人的深深思念。"那寒心鹦鹉先知"则以鹦鹉感知词人心境,进一步强化了孤独与哀愁。
下片回忆往昔,"当年对影闻声地",暗指与佳人共度的美好时光,"剩花溅泪萼,柳袅愁丝"通过凋零的花朵和垂柳,渲染出浓郁的离别愁绪。"罗带同心"象征着爱情的誓言,"有情天亦怜痴"则表达了词人痴情的执着。
结尾"黄荒唐梦峡归云晚",以梦境和归云寓言漂泊不定的心境,"甚神娥犹妒腰肢"借神话中的嫦娥嫉妒词人的身姿,进一步抒发词人对自己形象的自怜。最后,词人向春风祈愿,"祝芳风,莫罥飞花,莫斗纤眉",希望春风吹过时不要伤害飘落的花瓣,也不要让词人的愁眉再增添一丝哀愁。
整体来看,沈曾植在这首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情感深沉而细腻,展现了词人在月夜中的情感波澜和对过去的追忆。
办著春游费。奈狂风吹寒,禁定满城花事。
天暝云深时度雨。院落秦筝未试。
倩谁趱、杏娇桃媚。
韶色三停今过一,只淡黄杨柳装愁思。
芳径滑,绣窗闭。玉炉闷炷香温被。
忆去年、匆匆胜赏,梦沈烟水。
遥望秋千新彩索,难把旧痕重系。
待暖入、香红十里。
别拥双鸾迎素月,教明年、不恨今憔悴。
莺共燕,汝知未。
旁人嘲我。甚鬓毛都秃,齿牙频堕。
不记是、何代何年,尽元祐熙宁,侬常喑么。
退下驴儿,今老矣、岂堪推磨。
要挂冠神武,几番说了,这回真个。亲朋纷纷来贺。
况弟兄对榻,儿女团坐。
愿世世、相守茅檐,便宰相时来,二郎休作。
白苎乌巾,谁信道、神仙曾过。
拣人间、有松风处,曲肱高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