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人嘲我。甚鬓毛都秃,齿牙频堕。
不记是、何代何年,尽元祐熙宁,侬常喑么。
退下驴儿,今老矣、岂堪推磨。
要挂冠神武,几番说了,这回真个。亲朋纷纷来贺。
况弟兄对榻,儿女团坐。
愿世世、相守茅檐,便宰相时来,二郎休作。
白苎乌巾,谁信道、神仙曾过。
拣人间、有松风处,曲肱高卧。
旁人嘲我。甚鬓毛都秃,齿牙频堕。
不记是、何代何年,尽元祐熙宁,侬常喑么。
退下驴儿,今老矣、岂堪推磨。
要挂冠神武,几番说了,这回真个。亲朋纷纷来贺。
况弟兄对榻,儿女团坐。
愿世世、相守茅檐,便宰相时来,二郎休作。
白苎乌巾,谁信道、神仙曾过。
拣人间、有松风处,曲肱高卧。
这首诗是一位老者对自己晚年生活的反思和展望。开篇,旁人嘲笑他头发稀少、牙齿脱落,时间流逝,他已经记不清是哪个朝代、哪一年了,只知道曾经是元祐、熙宁年间的繁华岁月,现在却只能喃喃自语。老者退下驴儿,承认自己已老,无力再推磨石。
接下来,他表示想要挂掉官帽,放弃权位,这不是第一次说起,但这次是真心实意。他周围的亲朋纷纷前来祝贺,兄弟们围坐一榻,儿女团聚。这份温馨的家庭氛围让他感慨万分,他希望世代相守,如同茅檐一般牢固。即便是宰相时来,他也劝弟兄不要太过劳累。
诗中提到的“白苎乌巾”,意指道士的装扮,表明诗人对出家修行之事颇有向往。最后一句,则描述了诗人希望在尘世间找到一处清静之地,如同松风般自在,他愿高卧于此,不问世事。
这首诗通过老者的自述,展现了一种超脱红尘、归隐田园的生活态度。诗中充满了对平淡生活的向往和对家庭温暖的珍视,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权力和名利的淡然与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