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玉食非为福,檀板金樽可罢休。
何事子孙长久计,瓦盆盛酒木绵裘。
锦衣玉食非为福,檀板金樽可罢休。
何事子孙长久计,瓦盆盛酒木绵裘。
这首元代诗人沈贵的《讽兄诗》,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诗中运用对比手法,将“锦衣玉食”与“檀板金樽”这样的奢华生活与“瓦盆盛酒木绵裘”的朴素生活进行对比,旨在表达对物质享受的反思。
首句“锦衣玉食非为福”,直接点明了奢华的生活并非真正的幸福。接着,“檀板金樽可罢休”进一步强调,即便是高雅的艺术享受和豪华的宴饮,也未必能带来内心的满足和平静。这两句通过否定的方式,引导读者思考物质追求背后的价值。
后两句“何事子孙长久计,瓦盆盛酒木绵裘”,则转向了对后代子孙的长远考虑。诗人提出疑问:在追求个人享乐的同时,是否真正为子孙的未来着想?他建议,与其追求短暂的物质享受,不如考虑如何为子孙留下更持久、更实用的东西,如“瓦盆盛酒木绵裘”所象征的简单、实用且可持续的生活方式。这不仅是对个人生活方式的反思,也是对家族传承和后代福祉的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探讨了幸福的本质、物质与精神的平衡以及家族责任等主题,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和个人生活的深刻洞察。
溪山有逸趣,苍崖凌紫烟。
远峰落天半,中有飞来泉。
苍茫楼观出林杪,丘园四顾居人少。
夕阳往往见渔樵,古树阴阴乱啼鸟。
望中峰高云锦张,如此溪山犹故乡。
元坛观里三峰出,白鹭洲边二水长。
碧梧翠竹连江岸,菊潭秋屿花争乱。
好景偏宜白日游,年华每被青春换。
寄语溪水如有情,氤氲佳气常钟灵。
山中美酒置千斛,待我归来寻旧盟。
半篙凉露湿,渔灯隐隐,垂杨袅袅。
明月随人,放棹绿波蓬岛。
缆解鱼鸥破梦,更几点、疏星斜照。舒怀抱。
云阶月地,任吾歌啸。
远山不隔冰壶,弄画桨中流,烟波渺渺。
洗尽胸禁,月到夜阑倍皎。
万籁无声寂寂,把一派、繁华净扫。浑忘晓。
犹向汀州环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