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门仰氏妇,念八亡其夫。
殒身欲同竁,奈此双孤雏。
忍死营葬祭,鬻珥供衣襦。
儿长就外传,丸胆教诗书。
女大学织纴,机杼忘勤劬。
儿也念同气,省兄上皇都。
抱疾卒旅邸,函榇归故庐。
天不悯孤茕,重罹此毒痡。
悲号竟谁诉,泪眼泣已枯。
赖有犹子妇,爱敬如亲姑。
奉养备滫瀡,定省勤朝晡。
嗣孙亦诚孝,寒燠问起居。
康宁颇自慰,贞操终不渝。
圣朝重节义,旌诏来天衢。
郡城屹华扁,光彩生门闾。
共姜迹可继,千载扬芳誉。
吴门仰氏妇,念八亡其夫。
殒身欲同竁,奈此双孤雏。
忍死营葬祭,鬻珥供衣襦。
儿长就外传,丸胆教诗书。
女大学织纴,机杼忘勤劬。
儿也念同气,省兄上皇都。
抱疾卒旅邸,函榇归故庐。
天不悯孤茕,重罹此毒痡。
悲号竟谁诉,泪眼泣已枯。
赖有犹子妇,爱敬如亲姑。
奉养备滫瀡,定省勤朝晡。
嗣孙亦诚孝,寒燠问起居。
康宁颇自慰,贞操终不渝。
圣朝重节义,旌诏来天衢。
郡城屹华扁,光彩生门闾。
共姜迹可继,千载扬芳誉。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中国明朝时期吴门仰氏妇人的高尚品德和对家庭的无私奉献。诗中通过一系列生动的细节,展现了她面对丧夫之痛,不仅坚强地活下来,为两个孤儿提供教育和生活所需,还教导他们读书识字,织布养家,体现了她的智慧与坚韧。
诗中提到,尽管她经历了丧夫之痛,但为了孩子,她依然坚持活下去,为他们安排了良好的教育和生活条件。孩子们长大后,一个外出求学,另一个则在京城病逝,最终被安葬回故乡。尽管命运多舛,她仍然保持着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对子女的关爱。
诗的后半部分描述了这位妇人晚年的生活,她得到了一位像母亲一样爱护她的“犹子妇”的照顾,以及孙子的孝顺。这种家庭的温暖和和谐,让她感到欣慰。同时,她坚守贞操,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最后,诗赞扬了明朝政府对节义的重视,表彰了这位妇人的事迹,使得她的美德得以流传千古。整个故事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家庭责任、孝道和贞节的深刻价值观念。
久客惊魂倦,田居乞暂安。
义宁忘力学,贫要奉亲欢。
枕外河声老,门前野色宽。
支流狂绕砌,丛苇品当栏。
书叶招邻彦,扶筇话肺肝。
吟怀难契遇,醉语动辛酸。
隐几岁时变,凭轩雷雨残。
致君须有分,会此掷鱼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