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芳来入杏花村,见客人人有典刑。
不用看碑问前事,坐中一话即图经。
寻芳来入杏花村,见客人人有典刑。
不用看碑问前事,坐中一话即图经。
这首诗《大阳与诸友话旧》由金末元初时期的诗人李俊民所作。诗中描绘了主人公寻访美景至杏花村的情景,与友人相聚畅谈,不需赘述过往,仅凭言谈便能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首句“寻芳来入杏花村”,以“寻芳”二字开篇,点明了诗人的目的和行动,即为了寻找美景而踏入杏花村。杏花村作为背景,不仅增添了春日的生机与美丽,也暗示了诗中人物情感的细腻与高雅。
次句“见客人人有典刑”,描述了诗人在杏花村中见到的每一位客人都举止得体,言行有度,体现了古代社会中对礼仪的重视与推崇。这里的“典刑”既指典故,也暗含了对行为规范的遵守,营造了一种和谐、有序的社会氛围。
后两句“不用看碑问前事,坐中一话即图经”,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认为,在这样的聚会中,无需通过查看碑文来了解过去的事迹,因为朋友之间的交谈本身就是一部生动的历史记录。这不仅是对友情价值的肯定,也是对当下交流方式的一种赞美,强调了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真诚的对话和分享对于理解历史、传承文化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传统礼仪的尊重,以及对现代交流方式的思考,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作品。
大君端扆暇,睿赏狎林泉。
开轩临禁籞,藉野列芳筵。
参差歌管飏,容裔羽旗悬。
玉池流若醴,云阁聚非烟。
湛露晞尧日,熏风入舜弦。
大德侔玄造,微物荷陶甄。
谬陪瑶水宴,仍厕柏梁篇。
阚名徒上月,邹辩讵谈天。
既喜光华旦,还伤迟暮年。
犹冀升中日,簪裾奉肃然。
我来南山阳,事事不异昔。
却寻溪中水,还望岩下石。
蔷薇缘东窗,女萝绕北壁。
别来能几日,草木长数尺。
且复命酒樽,独酌陶永夕。
綵楼歌馆正融融,一骑星飞锦帐空。
老尽名花春不管,年年啼鸟怨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