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拥千家邑,江涵万顷天。
洪涛舂落日,老树秣荒烟。
失路或搔首,夷途争著鞭。
劳生几寒暑,半鬓已苍然。
山拥千家邑,江涵万顷天。
洪涛舂落日,老树秣荒烟。
失路或搔首,夷途争著鞭。
劳生几寒暑,半鬓已苍然。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藏于山野之中的生活氛围,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山拥千家邑"和"江涵万顷天"两句,以宏大的画面开篇,展示了一片被群山环抱、江水滋润的田园风光,这里的“邑”指的是古代的小城或集镇,而“涵”则是江水广阔的形容词。
接着,“洪涛舂落日,老树秣荒烟”两句,更深入地描绘了山中日暮的景象。“洪涛”指的是激流澎湃的河水,而“舂落日”则是太阳逐渐沉没在群山之中的意境。"老树秣荒烟"则让人想象到古木参天,枝叶间飘逸着晚风带来的轻烟,这里的“秣”字用得极妙,形容老树枯萎的样子。
诗人的情感在后两句渐渐流露。“失路或搔首,夷途争著鞭”表达了诗人面对未知旅途时的迷茫与挣扎。"失路"意味着迷失方向,而“搔首”则是手托头顶,仿佛在思考前行之路;“夷途”指的是崎岖不平的小道,而“争著鞭”则是在表达诗人对旅程的急切与努力。
最后,“劳生几寒暑,半鬓已苍然”两句,透露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劳生”意味着生活中的辛勤劳作,而“几寒暑”则是指经历过不少的春夏秋冬;"半鬓"指的是头发的一部分,而“已苍然”则是在形容诗人因年岁渐长,头发已经开始斑白。
这首诗通过对山水田园生活的描绘,以及对时间流逝和生命轨迹的感悟,展示了诗人一种超脱世俗、归隐自然的心境。
冶客挥金贱同土。不买茂陵词赋。
苔门辙断,那有人来故。雁关山,迢千里,怎归去。
破苇摇凄月,蛩自语。冷被照寒篝,鬓如许。
剩饭残羹,事事凭人主。便不相驱频遭侮。
怕寻前梦,婿青楼、宾朱户。
到羸马埋,轻貂空,饿童苦。眼底奈何春,飘飘絮。
病里奈何秋,潇潇雨。
牒宜鸳,媒异鸩。检字得佳谶。
记入红笺,暗蘸墨池沈。
愧渠玉气吹兰,花姿写渌,肯供养、衰潘臒沉。
意都审。百番暗试明防,到此复疑甚。
恁不瞒侬,侬语敢瞒恁。
预愁黄叶将飘,白云易远,耐不得、两边凄凛。
晓晴微,庭气漠。花外燕将泊。
要自营巢,春羽奈纤弱。
可怜剪影徘徊,依人也苦,何处有、郁金帘幕。
猛思著。天涯乱草如烟,一样感沦落。
不铸黄金,铸了眼中错。
挈君且上燕台,共挥长涕,空万里、雁天云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