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易图象隐,诗书简编讹。
礼乐矧交丧,春秋鱼鲁多。
瑶琴空宝匣,弦绝将如何。
兴言理馀韵,龙门有遗歌。
大易图象隐,诗书简编讹。
礼乐矧交丧,春秋鱼鲁多。
瑶琴空宝匣,弦绝将如何。
兴言理馀韵,龙门有遗歌。
此诗《斋居感兴二十首(其十二)》由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所作,体现了他对当时社会文化变迁的深刻思考与感慨。
首句“大易图象隐,诗书简编讹”描绘了传统文化典籍在时代变迁中逐渐模糊、失真的景象,暗含对传统知识传承断裂的忧虑。接着,“礼乐矧交丧,春秋鱼鲁多”进一步指出,礼仪乐章的衰败与文献资料的缺失并存,反映了社会道德风尚与文化根基的动摇。
“瑶琴空宝匣,弦绝将如何”一句,以瑶琴和宝匣的闲置比喻传统文化的荒废,弦绝象征着文化的断层,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精髓丧失的痛惜之情。最后,“兴言理馀韵,龙门有遗歌”则寄寓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精神的追寻与传承的期待,希望在历史的长河中,仍能寻得先贤智慧的余音,如同龙门石窟中留存的歌声,虽已遥远,却依然激荡人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和深邃的历史反思,展现了朱熹对于传统文化价值的珍视与对文化传承的忧思,体现了他作为理学大家的人文关怀和历史责任感。
孝宗之朝多俊贤,金堂玉树巢神仙。
中郎致身何坦荡,长离举翼当云天。
君臣契合在人耳,更有子姓能联翩。
季也森然见奇干,庭阶却立春风妍。
腹中万卷何磅礴,锦绣玑衡互参错。
班嗣书多不借人,相如剑成应耻学。
登台自倚轻千金,闭户那知困三略。
青衫白首何足悲,树帜词场气益奇。
贤良对荣公孙子,侧席英才正此时。
首夏辞家望京阙,三江五湖坐超越。
桂树秋风几自攀,芳草天涯未应歇。
龙阳秀色满乡关,知尔承恩霄汉间。
玉河桥畔逢五弟,为道冥鸿恋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