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国西门,中丞山甫论。
从天下节钺,绝塞驻戎轩。
蛮赋千邦入,威名万里存。
空传汉出使,此路去河源。
张掖国西门,中丞山甫论。
从天下节钺,绝塞驻戎轩。
蛮赋千邦入,威名万里存。
空传汉出使,此路去河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舜臣为送别友人陈介泉中丞前往河西任职而作。诗中描绘了张掖国西门的壮丽景象,以及中丞陈介泉肩负重任,带着天子的节钺(象征权力和使命)穿越边塞的情景。他的威望远播万里,显示出强大的军事影响力,使得周边蛮夷纷纷纳贡。诗人借此表达了对陈介泉出使边疆、探寻河源的敬仰与期待,同时也寓含着对国家边防稳固和友人前程的祝愿。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明朝文人士大夫对于边疆治理者的崇高敬意。
天寒吟竟晓,古屋瓦生松。
寄信船一只,隔乡山万重。
树来沙岸鸟,窗度雪楼钟。
每忆江中屿,更看城上峰。
虽有柴门常不关,片云孤木伴身闲。
犹嫌住久人知处,见拟移家更上山。
岸凿青山破,江开白浪寒。
日沉源出海,春至草生滩。
梓匠防波溢,蓬仙畏水干。
从今疏决后,任雨滞峰峦。
不侵南亩务,已拔北江流。
涪水方移岸,浔阳有到舟。
潭澄初捣药,波动乍垂钩。
山可疏三里,从知历亿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