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车何处不风流,名岳能将汉使留。
万顷白云回雁荡,千峰寒瀑挂龙湫。
深春荐福亭中醉,竟日能仁寺里游。
咫尺山灵定相笑,苦将瓢笠望丹丘。
行车何处不风流,名岳能将汉使留。
万顷白云回雁荡,千峰寒瀑挂龙湫。
深春荐福亭中醉,竟日能仁寺里游。
咫尺山灵定相笑,苦将瓢笠望丹丘。
此诗由明代诗人胡应麟所作,题为《观察吴先生分署东瓯与余期为雁荡之游久不获赴小诗奉寄》。全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雁荡山的壮丽景色和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之情。
首联“行车何处不风流,名岳能将汉使留”,开篇即以豪迈之气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这里不仅赞美了雁荡山作为名山大岳的非凡魅力,也暗含了对历史人物汉使的敬仰,仿佛山岳能够留住过往的辉煌,赋予了自然景观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颔联“万顷白云回雁荡,千峰寒瀑挂龙湫”进一步展开对雁荡山的描绘。诗人以“万顷白云”形容雁荡山云雾缭绕的景象,既展现了山势的广阔无垠,又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而“千峰寒瀑挂龙湫”则通过“千峰”、“寒瀑”、“龙湫”等意象,生动地勾勒出雁荡山瀑布飞流直下的壮观景象,以及山间清冷幽静的氛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颈联“深春荐福亭中醉,竟日能仁寺里游”转而描写诗人想象中的雁荡山之旅。在深春时节,诗人似乎已经置身于荐福亭中,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沉醉于山水之间。随后,他继续游历于能仁寺,体验着寺庙的宁静与庄严,感受着与世隔绝的超然境界。这两句通过“醉”和“游”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也体现了其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尾联“咫尺山灵定相笑,苦将瓢笠望丹丘”则以幽默诙谐的方式表达了诗人未能亲临雁荡山的遗憾之情。诗人想象自己距离山灵仅咫尺之遥,却因种种原因未能成行,只能徒劳地仰望丹丘,期待着未来的某一天能够实现雁荡之游的梦想。这一联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现实与想象、遗憾与期待交织在一起,增添了诗歌的情感深度和艺术感染力。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雁荡山壮丽景色的细腻描绘和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历史文化的敬仰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全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诗意,是明代文学作品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我本宝应僧,一念堕儒冠。
多生经行地,树老井未眢。
一穷缚两脚,寸步百里难。
空馀中夜梦,浩荡青林端。
故人今何如,念子独轻安。
孤云望不及,冥鸿杳难攀。
前时得君诗,失喜忘朝餐。
想君亦念我,登楼望青山。
山中多诗人,杖屦时往还。
但苦诗作祟,况味同酸寒。
清凉诗最圆,往往似方干。
半年卧床席,疟我疥亦顽。
济甫诗最苦,寸晷不识閒。
倾身营一饱,船上八节滩。
安行诗最工,六马鸣和鸾。
郁郁饥寒忧,惨惨日在颜。
老秦诗最和,平易出深艰。
脱身豺虎丛,白发罹茕鳏。
张侯诗最豪,惊风卷狂澜。
窍繁天和泄,外腴中已乾。
城中崔夫子,老笔郁盘盘。
家无儋石储,气压风骚坛。
我诗有凡骨,欲换无金丹。
呻吟二十年,似欲见一斑。
大笑揶揄生,已复不相宽。
爱君梅花篇,入手如弹丸。
爱君山堂句,深静如幽兰。
诗僧第一代,无愧百年间。
思君复思君,恨不生羽翰。
何时溪上石,清坐两蒲团。
《寄英禅师师时住龙门宝应寺》【金·元好问】我本宝应僧,一念堕儒冠。多生经行地,树老井未眢。一穷缚两脚,寸步百里难。空馀中夜梦,浩荡青林端。故人今何如,念子独轻安。孤云望不及,冥鸿杳难攀。前时得君诗,失喜忘朝餐。想君亦念我,登楼望青山。山中多诗人,杖屦时往还。但苦诗作祟,况味同酸寒。清凉诗最圆,往往似方干。半年卧床席,疟我疥亦顽。济甫诗最苦,寸晷不识閒。倾身营一饱,船上八节滩。安行诗最工,六马鸣和鸾。郁郁饥寒忧,惨惨日在颜。老秦诗最和,平易出深艰。脱身豺虎丛,白发罹茕鳏。张侯诗最豪,惊风卷狂澜。窍繁天和泄,外腴中已乾。城中崔夫子,老笔郁盘盘。家无儋石储,气压风骚坛。我诗有凡骨,欲换无金丹。呻吟二十年,似欲见一斑。大笑揶揄生,已复不相宽。爱君梅花篇,入手如弹丸。爱君山堂句,深静如幽兰。诗僧第一代,无愧百年间。思君复思君,恨不生羽翰。何时溪上石,清坐两蒲团。
https://shici.929r.com/shici/EiwJIg.html
如水天街,晚风里、钿毂珊鞭声绝。
曾见宫烛分烟,纤腰斗回雪。秋又老、霜红自落。
弄疏影、小梅藏缬。阿子歌翻,宜春酒熟,离恨千叠。
漫孤倚、凝白阑干,话淮水、东边旧时月。
催起玉窗残梦,把寒灰重拨。
春信远、归程暗省,盼陌头、缓缓花发。
可奈横竹吹残,冻云凄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