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水天街,晚风里、钿毂珊鞭声绝。
曾见宫烛分烟,纤腰斗回雪。秋又老、霜红自落。
弄疏影、小梅藏缬。阿子歌翻,宜春酒熟,离恨千叠。
漫孤倚、凝白阑干,话淮水、东边旧时月。
催起玉窗残梦,把寒灰重拨。
春信远、归程暗省,盼陌头、缓缓花发。
可奈横竹吹残,冻云凄裂。
如水天街,晚风里、钿毂珊鞭声绝。
曾见宫烛分烟,纤腰斗回雪。秋又老、霜红自落。
弄疏影、小梅藏缬。阿子歌翻,宜春酒熟,离恨千叠。
漫孤倚、凝白阑干,话淮水、东边旧时月。
催起玉窗残梦,把寒灰重拨。
春信远、归程暗省,盼陌头、缓缓花发。
可奈横竹吹残,冻云凄裂。
这首《琵琶仙》由清代词人陈匪石所作,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京城夜晚的景象,充满了淡淡的哀愁与怀旧之情。
“如水天街”,开篇即以“水”喻“天街”的广阔与宁静,营造出一种空灵而深远的意境。“晚风里、钿毂珊鞭声绝”,晚风轻拂,马车的铃声渐行渐远,整个京城似乎都沉浸在夜的静谧之中。这一句通过声音的消失,巧妙地渲染了夜晚的寂静。
“曾见宫烛分烟,纤腰斗回雪”,回忆中,宫中的烛光与女子的纤腰相映成趣,如同雪花般轻盈。这里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的手法,将女子的柔美与宫室的华贵交织在一起,既展现了女性的美丽,也暗示了宫廷生活的奢华与短暂。
“秋又老、霜红自落”,秋天已深,霜叶自落,自然界的更迭与人的青春易逝形成对比,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弄疏影、小梅藏缬”,在这样的季节里,疏影斑驳的小梅隐藏在繁复的图案中,既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是对生活琐碎细节的细腻观察。
“阿子歌翻,宜春酒熟,离恨千叠”,阿子(可能指侍女或歌妓)的歌声在空气中飘荡,宜春酒的醇香弥漫,然而在这美好的时刻,离别的愁绪却如同千层波浪般涌来,难以排遣。这一句通过场景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情感的表达,让人感受到深沉的离愁别绪。
“漫孤倚、凝白阑干,话淮水、东边旧时月”,独自倚靠在白色的栏杆上,对着淮水和东边那轮曾经熟悉的明月,思绪万千。这里的“漫”字,表达了孤独与无奈,而对旧时月的怀念,则是对于过往美好时光的深深眷恋。
“催起玉窗残梦,把寒灰重拨”,窗外的寒气催促着梦的消散,而内心深处的温暖则如同寒灰中重新点燃的火苗,虽微弱但不灭。这句体现了对内心情感的执着与坚持。
“春信远、归程暗省,盼陌头、缓缓花发”,春天的消息虽然遥远,但心中对归家的渴望却未曾减弱,期盼着路途上的花朵缓缓绽放,象征着希望与新生。这里通过自然界的复苏,寄托了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
“可奈横竹吹残,冻云凄裂”,横竹(可能指笛子)的悲鸣在寒冷的云层中回响,使得整个画面更加凄凉。这一句以音乐的哀婉,进一步加深了全词的悲凉氛围。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构建了一个充满哀愁与怀旧色彩的秋夜京城图景,展现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深深怀念以及对现实孤独与无奈的深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