拄杖穿林出每迟,板桥凝望去何之。
柴门流水花间月,正是云溪春暮时。
拄杖穿林出每迟,板桥凝望去何之。
柴门流水花间月,正是云溪春暮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乡村春日图景。诗人以“拄杖穿林出每迟,板桥凝望去何之”开篇,通过“拄杖”和“穿林”的细节,展现了行者在林间漫步的情态,而“出每迟”则暗示了时间的悠长与环境的静谧。接着,“板桥凝望”进一步渲染了画面的静美,仿佛时间在此刻凝固,引人遐想。
“柴门流水花间月”一句,将画面推向了高潮。柴门、流水、花间月,这些元素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动人心弦的画面。流水潺潺,月光洒落,花影摇曳,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这句诗中的“流水”与“花间月”,既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也是对诗人内心情感的微妙流露。
最后一句“正是云溪春暮时”点明了时节,将整个画面置于一个特定的时间背景中。春暮时节,万物生长,生机勃勃,但同时也意味着季节的更替,有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感慨。这句话不仅总结了前文所描绘的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自然变迁的深刻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情赞美,以及对生命流转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充满哲理意味的佳作。
释迦佛说妙莲华,从地涌出七宝塔。
栏楯幡幢及龛室,宝玲璎珞震妙音。
四面皆出旃檀香,散天妙华以供养。
佛以右指开塔户,出大音声却关钥。
多宝如来示全身,赞叹说法分半座。
惟二如来共一塔,至今此会尚俨然。
何人建立窣堵波,种种严饰悉具足。
綵缕萦结尺寸间,高广五百由旬等。
当知一念周圆时,胜妙功德已成就。
若能瞻礼复回观,人人具此如来体。
至心持诵法华经,弹指真塔当出现。
贾生公辅器,弱冠游汉廷。
高论帝王略,妙极理乱情。
出意对诏令,惊倒诸老生。
从容画筹策,籍籍飞英声。
是时汉初定,颇杂秦霸称。
力还治古制,物物与正名。
改朔易服色,庶几礼乐兴。
仪章悉草具,舆议当公卿。
岂知绛灌徒,谮毁如建瓴。
天子疏不用,谪去长沙城。
翩然渡湘水,投书吊屈平。
弃鼎宝康瓠,铅刀钝青萍。
微言岂悼屈,聊复以自评。
长沙地卑湿,安得寿且宁。
及观鵩鸟赋,颇觉生死轻。
晚奉宣室对,夜半前席听。
文帝岂易遇,所言略施行。
虽不位卿相,儒者良已荣。
梁王坠马死,泣涕亦伤生。
受任乃如此,孤忠本精诚。
奈何君臣义,浇薄返不明。
缅怀古人心,使我气拂膺。
《五哀诗.汉梁王太傅贾谊》【宋·李纲】贾生公辅器,弱冠游汉廷。高论帝王略,妙极理乱情。出意对诏令,惊倒诸老生。从容画筹策,籍籍飞英声。是时汉初定,颇杂秦霸称。力还治古制,物物与正名。改朔易服色,庶几礼乐兴。仪章悉草具,舆议当公卿。岂知绛灌徒,谮毁如建瓴。天子疏不用,谪去长沙城。翩然渡湘水,投书吊屈平。弃鼎宝康瓠,铅刀钝青萍。微言岂悼屈,聊复以自评。长沙地卑湿,安得寿且宁。及观鵩鸟赋,颇觉生死轻。晚奉宣室对,夜半前席听。文帝岂易遇,所言略施行。虽不位卿相,儒者良已荣。梁王坠马死,泣涕亦伤生。受任乃如此,孤忠本精诚。奈何君臣义,浇薄返不明。缅怀古人心,使我气拂膺。
https://shici.929r.com/shici/8XKDI5I7A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