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还山留别长安知己》
《还山留别长安知己》全文
唐 / 王季友   形式: 古风  押[贿]韵

出山不见家,还山见家在。

山门是门前,此去长樵采。

青溪谁招隐,白发自相待。

惟馀涧底松,依依色不改。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háishānliúbiéchángānzhī
táng / wángyǒu

chūshānjiànjiāháishānjiànjiāzài
shānménshìménqiánchángqiáocǎi

qīngshuízhāoyǐnbáixiāngdài
wéijiànsōnggǎi

注释
出山:离开山中。
不见家:看不见自己的家。
还山:回到山中。
家在:家仍然存在。
山门:山中的门户,这里比喻为家的入口。
门前:家门口。
此去:从这次开始。
长樵采:长期去砍柴和采集。
青溪:清澈的溪流。
招隐:吸引隐士居住。
白发:年老的象征。
自相待:自己等待时光流逝。
惟馀:只剩下。
涧底松:山涧底部的松树。
依依:形容树枝柔弱下垂,这里引申为亲切、不改初衷的样子。
色不改:颜色没有改变,比喻坚定不移。
翻译
走出山时看不见家园,返回山中发现家仍在。
山门就如同家门前,从此我将常去砍柴采摘。
是谁在青山绿水间隐居,白发已生只能自我期待。
唯有山涧底部的松树,依旧青翠颜色不曾更改。
鉴赏

这首诗是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但鉴赏专家注意到您提供的信息中,标题、作者和朝代与原作不符。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鉴赏:

诗人以“出山不见家,还山见家在”开篇,通过对比山势的变化,表达了寻觅家园的心情。接下来的“山门是门前,此去长樵采”则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居生活图景,暗示诗人选择深入山林,以采樵为生的隐逸生活。

第三句“青溪谁招隐,白发自相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融合与和谐,以及随着时光流逝而逐渐老去的情形。这里,“青溪”象征着清幽的山谷环境,而“白发”则是隐逸生活岁月悠长的标志。

最后两句“惟馀涧底松,依依色不改”通过对比常绿的松树和易变的世事,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中永恒不变之物的赞美,以及希望自己像这山中的松树一样,不随外界变化而改变初心。

整首诗通过山水景观的描绘,传递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永恒与个人坚守本真的哲理思考。

作者介绍
王季友

王季友
朝代:唐   字:季友   号:云峰居士   籍贯:洪州南昌

王季友,生于公元714年3月11日,卒于794年12月18日,名徽,字季友,号云峰居士,洪州南昌人,祖籍河南洛阳,生于豫章东湖之滨。王季友幼年家道破落,遂与其兄一同迁至丰城云岭定居,并用功读书。王季友在22岁时便考中状元,并任御史治书。但因厌倦时政,无意与李林甫之辈为伍,王季友不久后返回到丰城,在株山脚下的龙泽智度寺设帐授徒,开始了长达二十多年的隐居生活。隐居期间,王季友著有《龙泽遗稿》、《四书要注》、《六经通义》等作。名气亦响喝当时,杜甫、钱起、郎士元等人都与其有唱和之作。
猜你喜欢

将至酇城和德麟韵

绿胜章台杨柳街,青罗斗帐净无埃。
五株何用诗频说,安得韩公到此来。

(0)

李良相清德碑良相百药四世孙也天宝中为尉氏

旌廉以廉寡,树碑励贪夫。
後人慕前躅,当令德不孤。
第无愧屋漏,斯能远苞苴。
番禺惟饮水,合浦自还珠。

(0)

三冈亭在邑西南三十里秦昭王使谒者王稽使魏

贱人敢图柄,时哉天步艰。
相尔箦中意,三亭宁腼颜。
佩印能几时,网成已入关。
宣言往代汝,天道真可还。

(0)

宋英宝宣德自杞至邑将复东还见遗途中诗次韵

思君仍岁此相逢,後夜梦魂无复东。
白紵泪痕何处恨,故园花信几番风。
归来可喜似新燕,惜别预愁如去鸿。
老矣奈何春半老,悠悠万事付杯中。

(0)

题蔡君谟墨迹後

古人托一技,身死名不灭。
贤愚置不论,笔画观可阅。
峄山刻秦铭,斯篆屈金铁。
虽在众憎恶,恨不颈荐钺。
褚令狷且直,还笏首叩血。
鲁公秉忠勤,白首抗希烈。
独有虞永兴,当年称四绝。
贤哉蔡莆阳,直气狷南粤。
入为枫宸侍,遇事挺奇节。
挥毫霸当年,粲然星中月。
非惟惊代能,乃是名世哲。

(0)

荼醾洞

无华真国色,有韵自天香。
临风难自持,为舞白霓裳。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王仲舒 黎逢 陈淬 郑道传 辛替否 薛克构 李赞华 陈省华 曹粹中 陈瑄 许尧佐 林披 徐琦 查文徽 毛泽东 鲁迅 杜秋娘 周恩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