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载南州屈重名,活人一段是归程。
两州曾唤两苏起,孤节要师孤竹清。
合有锋车催赴阙,不应画戟又专城。
闲身已决深山底,千里犹能共月明。
五载南州屈重名,活人一段是归程。
两州曾唤两苏起,孤节要师孤竹清。
合有锋车催赴阙,不应画戟又专城。
闲身已决深山底,千里犹能共月明。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昴英的作品,名为《送恩平潜使君还里二首(其二)》。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被贬官员的同情和支持,以及对朋友离别的不舍。
“五载南州屈重名,活人一段是归程。”这里提到的是恩平潜使君在南州五年的贬官生活,他的名字因直言不讳而声名狼藉,但他的为人正直,有着救助他人的美德,这段经历如同一次生命的回归。
“两州曾唤两苏起,孤节要师孤竹清。”诗人提及恩平潜使君曾在两个州担任官职,他的名声唤醒了两地的人心,他的孤独坚守如同孤竹般清高。
“合有锋车催赴阙,不应画戟又专城。”这几句描绘出恩平潜使君因公务紧急,乘坐快马奔赴朝廷的情景,同时他不屑于在刀剑上刻字以示武力,只愿独自一人守护自己的城堡。
“闲身已决深山底,千里犹能共月明。”诗人表达了自己已经决定隐居深山之中,但即使相距千里,也仍旧能够与恩平潜使君在精神上共同享受那轮明亮的月光。这既是对友情的赞美,也是对自由生活向往的一种表达。
整首诗通过对恩平潜使君贬官经历和品格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朋友的深切关怀以及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二月欲半春风颠,对食废餐心黯然。
排沙荡沙忽到眼,须臾几席无光鲜。
昨者出门吹欲倒,乘黄不病不得前。
百围大木拔莫动,决折断干追乌鸢。
惊雷万车碾空过,倏忽卷地散百川。
未知何自蛟龙怒?坐使老屋如流船。
先生老屋十五椽,寄住主人从昔年。
崩腾直为居者惜,过客东西何用怜。
幸自环堵无足乐,屋虽朴陋形制坚。
但念素衣发如漆,白黑变尽思归田。
勉焉守之勿易地,会且风止天清妍。
君不见列御寇,御之还得同飞仙。
当时郎官奉使出咸京,仙人千里来相迎。
画船吹笛弄《绿水》,何意芳洲遗旧名。
唐祠芜没知何代,惟有东流水长在。
黎侯独起梁栋之,彷佛云中昔轩盖。
南飞越鸟北飞鸿,今古悠悠去住同。
富贵何如一杯酒,愁来无地酹西风。
大别山高几千尺,隔城正与祠相值。
青猿夜抱月光啼,挂在东湖之石壁。
黎侯本在斗南家,枕戈犹自忆烟霞。
祇拟将身报天子,不负胸中书五车。
昨者相逢玉阙下,别来几日秋潇洒。
黄叶当头乱打人,门前系著青骢马。
君今归去钓晴湖,我亦明年辞帝都。
若过湖边定相见,为问仙人安稳无。
钜海截上国,危星转清旻。
去来抵二极,俯仰适周晨。
往鹘无遗影,潜鱼有纵鳞。
劲风山叶碎,浓露草根匀。
卓彼赵李辈,郁为唐宋臣。
忤恩非弃置,知命有高屯。
妙句铿金石,荒台蔓蒸薪。
凭高重回首,怀古独伤神。
记别玉堂夜,来寻丹灶春。
常恐学仙侣,亦犹辟世民。
蓬莱虽异坞,即此是通津。
碧岑日在望,雨雪阻登临。
二客从事者,扶藜长松阴。
绿云及上方,步履皆黄金。
佛香出宝阁,一息契初心。
心如白莲花,尘垢何由侵?
攒眉入社后,此会还可寻。
庐山得远公,法侣满东林。
虎溪偶然事,传笑直至今。
我辈仍避俗,垕师诚可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