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秦会之题绝尘亭》
《秦会之题绝尘亭》全文
宋 / 李若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脱迹尘嚣外,悠然寄此亭。

池平一鉴净,山远数螺青。

身世惊残梦,行藏忌独醒。

惟闲即近道,不必玩丹经。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qínhuìzhījuéchéntíng
sòng / ruòshuǐ

tuōchénáowàiyōuránběitíng

chípíngjiànjìng
shānyuǎnshùluóqīng

shēnshìjīngcánmèngxíngcángxǐng

wéixiánjìndàowándānjīng

翻译
超脱世俗之外,悠然自得地寄居在这座亭子里。
池塘水平如镜,清澈见底,远处的山峦像螺纹一样青翠。
现实生活让我感到惊醒,意识到自身的处境和命运如同残破的梦境。
只有在闲暇时才能接近生活的真谛,不必执着于钻研丹道之类的玄学秘籍。
注释
脱迹:超脱世俗。
尘嚣:喧嚣的尘世。
悠然:悠闲自在。
寄此亭:居住在这个亭子里。
鉴:镜子,这里形容水面平静如镜。
螺青:像螺纹一样的绿色,形容山色。
身世:个人的经历和命运。
残梦:破碎的梦境,比喻不完整的现实。
行藏:行为和隐藏,这里指生活状态。
独醒:独自清醒,引申为过于清醒或与众不同。
近道:接近生活的本质。
丹经:修炼丹药的秘籍,泛指玄学、道教的典籍。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寂寞幽居的生活状态。"脱迹尘嚣外,悠然寄此亭"表明诗人已经远离了世俗的喧哗,心境达到了一个宁静安逸的层次。在这个环境中,"池平一鉴净"和"山远数螺青"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周遭自然景色之美,使人感到清新脱俗。

而诗人的内心世界则是"身世惊残梦,行藏忌独醒",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超脱,以及对于个人的觉悟与孤独。诗人似乎在说,只有保持清醒,才能看破红尘,找到真正的自我。

最后两句"惟闲即近道,不必玩丹经"则是诗人对于修身养性的态度,认为不需要复杂的修炼,只需享受简静的生活,即可接近大道。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之美的描绘和对内心世界的探讨,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与宁静的心境。

作者介绍
李若水

李若水
朝代:宋

李若水(1093年-1127年),原名若冰,字清卿,洺州曲周县(今河北曲周县)水德堡村人。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官至吏部侍郎,曾奉旨出使金国。靖康二年随宋钦宗至金营,怒斥敌酋完颜宗翰,不屈被害。后南宋追赠观文殿学士,谥忠愍。有《李忠愍公集》。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为元城尉,调平阳府司录,济南府教授,除太学博士。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为太常博士。既而使金,迁著作佐郎。使还,擢尚书吏部侍郎兼权开封府尹。二年,从钦宗至金营,金人背约,逼钦宗易服,若水敌不屈残杀,时年三十五。
猜你喜欢

安宜园林献高使君

直道已三出,幸从江上回。

新居茅茨迥,起见秋云开。

十里次舟楫,二桥交往来。

楚言满邻里,雁叫喧池台。

鱼鳖乐仁政,浮沈亦至哉。

小山宜大隐,要自望蓬莱。

(0)

答王十三维

门生故来往,知欲命浮觞。

忽奉朝青阁,回车入上阳。

落花满春水,疏柳映新塘。

是日归来暮,劳君奏雅章。

(0)

送人随大夫和蕃

西方有六国,国国愿来宾。

圣主今无外,怀柔遣使臣。

大夫开幕府,才子作行人。

解剑聊相送,边城二月春。

(0)

东山之游未遂渐逼行期作四十字奉寄翁文尧员外

轺车难久驻,须到别离时。

北阙定归去,东山空作期。

绿苔劳扫径,丹凤欲衔词。

杨柳开帆岸,今朝泪已垂。

(0)

都缘心似水,故以钵为舟。

(0)

玄都观栽桃十韵

驱使鬼神功,攒栽万树红。

薰香丹凤阙,妆点紫琼宫。

宝帐重遮日,妖金遍累空。

色然烧药火,影舞步虚风。

粉扑青牛过,枝惊白鹤冲。

拜星春锦上,服食晚霞中。

棋局阴长合,箫声秘不通。

艳阳迷俗客,幽邃失壶公。

根柢终盘石,桑麻自转蓬。

求师饱灵药,他日访辽东。

(0)
诗词分类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诗人
谢肃 董纪 周岸登 杨爵 孙应时 林大钦 黄公辅 黄廷用 戴梓 华镇 杨荣 费墨娟 仇远 李云龙 释慧空 陆文圭 杨巍 叶茵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