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道已三出,幸从江上回。
新居茅茨迥,起见秋云开。
十里次舟楫,二桥交往来。
楚言满邻里,雁叫喧池台。
鱼鳖乐仁政,浮沈亦至哉。
小山宜大隐,要自望蓬莱。
直道已三出,幸从江上回。
新居茅茨迥,起见秋云开。
十里次舟楫,二桥交往来。
楚言满邻里,雁叫喧池台。
鱼鳖乐仁政,浮沈亦至哉。
小山宜大隐,要自望蓬莱。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归隐田园的生活情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于安逸生活和大隐境界的向往。
“直道已三出,幸从江上回。” 开篇即以动作开始,表明诗人经历了一系列的旅途后,终于有机会从江上归来,这里的“幸”字充分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满足。
“新居茅茨迥,起见秋云开。” 诗人在新的居所,通过茅草搭建的屋顶来观察四周,看到秋天的云彩舒展,这里的“新居”暗示了诗人的生活有了新的开始,而“秋云”则增添了一份淡远之感。
“十里次舟楫,二桥交往来。” 这两句描写了诗人所在地区的交通状况,通过对船只和桥梁的描述,展现了一个繁忙而又井然有序的水乡生活图景。
“楚言满邻里,雁叫喧池台。” “楚言”指的是南方的语言风格,这里用来形容周围居民的对话声,而“雁叫喧池台”则是描写了野鸭在水面上的叫声和池塘边的热闹场景,共同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乡村氛围。
“鱼鳖乐仁政,浮沈亦至哉。”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当地仁政的赞赏,即使是水中的生物也能感受到这种和谐的治理之美。
“小山宜大隐,要自望蓬莱。” 最后,诗人提出在这座小山上,可以实现大隐的生活状态,并且表达了自己想要向往、追求那种仙境般的蓬莱之地,这里的“要自”表现出了诗人的坚定决心。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田园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归隐生活的无限向往,以及对于理想境界的不懈追求。
别离一何久,迢递阻音形。
重上君子堂,相见眼终青。
君颜尚冰玉,我鬓已星星。
借问十载间,风波两蓬萍。
岭剑各万里,心目多所经。
归来且强健,恍然真梦醒。
可怜万修竹,清音玉珑玲。
萧条媚寒日,约略环翠屏。
相携复一笑,芝兰有馀馨。
孤云自舒卷,野鹤来青冥。
平生阅群彦,十八九彫零。
吾徒亦何愿,毕景依林坰。
种秫令可酿,储粟常满瓶。
琴书奉娱玩,足以陶性灵。
千载伐木篇,此意神所听。
往来亦奚惮,江浦堪扬舲。
崇阿岸长江,荒蹊得徐步。
徘徊一舒眺,邂逅豁心素。
天壤故宏廓,川涂渺回互。
苍烟极东溟,落日临北固。
波光荡汀渚,碧色明草树。
淮南平如砥,万象入指顾。
低迷江都宫,隐辚瓜洲戍。
依依眷昔游,恻恻起遐慕。
向来犹喜事,所历有奇趣。
摧颓八九年,日已不如故。
两脚厌行李,万里谙长路。
乃穷岷山源,重到入海处。
结交岂不广,览古亦云富。
所抱忧国心,知非济时具。
晨昏耿重闱,裘葛窘童孺。
脱然决东耕,孤舟久东骛。
寖近真自喜,凌险有馀惧。
可怜兹丛薄,政尔淹杖屦。
云容尚飞扬,风意何郁怒。
人事谅难必,江神非所忤。
庶蒙皇天慈,稳借一帆度。
致意孙兴公,寻君遂初赋。
《涧壁阻风登小山四望书怀》【宋·孙应时】崇阿岸长江,荒蹊得徐步。徘徊一舒眺,邂逅豁心素。天壤故宏廓,川涂渺回互。苍烟极东溟,落日临北固。波光荡汀渚,碧色明草树。淮南平如砥,万象入指顾。低迷江都宫,隐辚瓜洲戍。依依眷昔游,恻恻起遐慕。向来犹喜事,所历有奇趣。摧颓八九年,日已不如故。两脚厌行李,万里谙长路。乃穷岷山源,重到入海处。结交岂不广,览古亦云富。所抱忧国心,知非济时具。晨昏耿重闱,裘葛窘童孺。脱然决东耕,孤舟久东骛。寖近真自喜,凌险有馀惧。可怜兹丛薄,政尔淹杖屦。云容尚飞扬,风意何郁怒。人事谅难必,江神非所忤。庶蒙皇天慈,稳借一帆度。致意孙兴公,寻君遂初赋。
https://shici.929r.com/shici/wYhpjA8n.html